图为李朝龙带来的腊肉。 袁超 摄

  图为李朝龙带来的腊肉。 袁超 摄

  (新春走基层)贵州黄平消防:一碗腊肉话驻地帮扶情

  中新网贵州黄平1月31日电 题:贵州黄平消防:一碗腊肉话驻地帮扶情

  作者袁超

  31日下午1点,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重安镇塘都村,78岁的李朝龙从衣柜底下的箱子里,拿出一件西装仔细整理一番后,满心欢喜地换上,今天,他要去县城里的消防队吃年夜饭。出门前,他一个劲儿叮嘱孙女:腊肉一定要记得带上!

  早前,李朝龙的儿子不幸去世,家里就剩下他的老伴和孙子、孙女。老伴身体不好,孙儿们又得读书,照顾家里的重任落在了年迈的李朝龙身上,2017年,李朝龙成为了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对口帮扶对象,消防员们的接力帮扶,也让他得以喘一口气。

  “体温正常,核酸正常。”一个小时车程,李朝龙和孙女到达消防队,黄平县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张继尹赶紧前去迎接。作为李朝龙的对口帮扶干部,张继尹2020年从上一任干部的手中接过帮扶任务。为了做好帮扶工作,张继尹开始深入帮扶对象家进行调研,配合着原有的资料,他重新梳理出他的帮扶计划。在张继尹看来,除了经济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与帮扶对象们建立起感情,引导他们用双手去创造财富。

  在最初的走访中,让张继尹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李朝龙。由于其儿子的去世,身为消防员的张继尹有了更多的感触。“老人年纪大了,需要的是陪伴吧。”张继尹告诉记者,看到老人们自己守在家里,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平时多半的时间都是值守在队里,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平平安安,就是我们这个职业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吧!”

  在平日里,张继尹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带着队里的消防员到前往李朝龙家慰问,帮助孙女参考学校,收拾家务,处理家事……让李朝龙感到欣慰的是,每到稻谷成熟时,消防员们都会主动出现和他一起下地收稻谷。“每次都是只干活不吃饭,干完就开车跑了……”李朝龙打趣道。

  作为县城里唯一的一支消防队,如何能够在频繁的出警时间中,抽出更多的时间急事了解帮扶对象的需求?张继尹坦言,唯有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家在附近的干部每次回家,都会顺路去帮扶对象家里看看,外省的干部每次休假前或者归队时也会去看一眼,一来一去,三十多户帮扶对象也就逐步关心到了。”

  从2017年开始,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正式开始帮扶工作,队里的干部每一个人负责8到10户家庭的帮扶,这也意味着,队里也有了三十多户“家人”,除了日常的慰问与帮扶,消防员们要给予“家人”更多的关心。每到节假日,消防员就会邀请他们来到队里过节。张继尹笑言,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心思,帮扶对象大部分都居住在农村,来队里除了和我们团聚,更多的是带他们参观消防站,普及农村防火知识。“他们回去以后再宣传给其他村民,久而久之,也就构筑起农村的防火安全线。”

  下午四点,得知队里的厨师已经到岗,李朝龙趁着孙女参观消防站的间隙悄悄跑进厨房,他赶紧把带来的腊肉从袋里拿了出来。“刀再往后一点,切大片点!”厨房里,李朝龙当起了“总指挥”,生怕队里的“孩子们”饿着,他不停嘱咐着厨师。

  “今年我特意弄了很多腊肉,别的东西我不会买,但是,腊肉必须要有。”至于为何一定要带腊肉,李朝龙告诉记者,在农村,每到过年,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腊肉,这是团圆的象征,除此之外,他更是想让消防员们知道,家里现在的生活真的过得很好了。“正是有了他们的帮扶,现在条件变好了,吃肉成常态,不像以前,吃一顿肉心里满是内疚……”李朝龙说。

  看着餐桌上摆放着大片大片的腊肉,李朝龙用手扶正头上大绒帽,面露笑容。此时,队里响起了急促的警铃,食堂外,只见消防员们换上救援服登上消防车飞驰而去……“他们辛苦得很,时时刻刻都得守着,有困难他们就得上。”望着消防队的大门,李朝龙感叹,因为自己曾经也是军人,所以深知这种为民服务的冲劲。

  “年夜饭是团圆饭,多晚都等他们出警回来一起吃。”临近饭点,尽管留守队里的消防员安排李朝龙和孙女先吃饭,但是,李朝龙仍迟迟不肯动筷,害怕消防员出警回来饭菜冷了,他时不时提醒厨师将菜回锅热一下。

  夜幕降临,伴着闪烁的警灯,回锅热了两次的年夜饭终于等到了它的“团圆”。李朝龙让消防员们多吃点腊肉,一句:“尽管吃,管够!”来回在食堂里响起。此刻,这场“家宴”让人倍感暖心,诚如食堂门上的对联:平安二字值千金,合家欢乐万事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