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30日电(潘虹)翠峰环绕,屋后青山,房前碧水,绿树成荫……隆冬时节,走进黄平县翁坪乡白洗村下双坳自然寨,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从村寨穿过,一幢幢新建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庭前屋后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赫然跃入眼前。

  黄平县翁坪乡白洗村下双坳自然寨是一个苗族村寨,全组有64户248人。曾几何时,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差、群众思想落后等因素,让这个小山村背上“贫困村”的烙印。

  “以前出门没车,晚上在寨子里走路要打手电筒才见着亮,每家天一亮就派人挑着水桶在村门口排队挑水,洗衣服、洗菜就全靠村前的河水解决,日子别提过得有多艰难。感谢党的好政策,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帮助很大,现在村子里路通了、电有了、不再挑水喝,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啦!”八十多岁的潘学高老人对于村寨的变化感触颇深。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下双坳村也承着这股“东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颜值”。

  2006年,黄平县委县政府支持102万元,由黄平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实施的翁坪乡王家排村至凯里市旁海镇大溪村全长13.6公里、宽4.5米的通村公路建成,同年,投资41万元修建了全长5.5公里,通往凯里市湾水镇加劳村(加劳火车站)通村公路。至此,两条公路的修建,打破了下双坳村与凯里市的旁海镇、湾水镇历史以来不通车的格局,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出行难题。

  为了巩固提升农村公路质量,2011年,黄平相继投资680万和275万元,将翁坪乡王家排村至凯里市旁海镇大溪村和凯里市湾水镇加劳村(加劳火车站)这两条通村公路分别进行硬化;2018年,修通并硬化了下双坳村至岩英村12.5公里通村水泥路。

  路通了,自然寨也“亮”起来了。2014年至2019年期间,黄平县实施民生工程,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双坳村先后安装了42盏太阳能路灯,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接通了村民家里的自来水,村民从此实现了安全饮水自由。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后,去旁海镇、湾水镇驱车不到半小时便能到达”“村民们粮食、辣椒、土豆、南瓜等农特产品也在集市上畅销”“大部分村民也陆续买了私家车。”“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洗衣服、洗菜、洗澡,家里也安装上了热水器”

  ……这一桩桩一件件喜事,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滋润。

  生活条件变好了,村民的干劲反而更足了。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下双坳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坐拥绿水青山,也看到了发展商机,村里决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翻过两座小山头,就来到了翁坪乡满溪村运军养殖基地,这个养鱼规模68亩的基地是党员瞿运军在2011年创办的,这里饲养的本地鱼也叫花背鲤,通过引入自然山泉水与豆腐渣、玉米等原生态鱼料进行活水饲养出来的鱼又肥又大,肉质鲜嫩、口感好,深受当地及周边群众赞誉,通过多年的努力,运军养殖基地在当地一带渐渐搞出“名堂”,很多人也慕名前来跟运军学习养鱼技术。

  瞿运军介绍,基地的田鱼通常都是销往凯里、黄平及周边县市、乡镇等地,按照15元每斤价格计算,全年预计销售收入达180万元,基地不仅常年为附近10余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免费将养殖技术传授给周边群众,带动全村20余户群众发展冷水生态养鱼,全村每年累计能产出20万余斤本地田鱼,让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在返回的途中,沿着来时的路,逆光中放眼望去,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从村寨穿过,向远处蜿蜒而去,一幢幢新建房屋错落有致,村寨公路上停着一排排崭新的小轿车、小货车,路旁有村民拎着从集市上买来的大包小包,庭院里坐着三三两两的妇女一边哼着苗歌,一边绣着苗装,悠然自得。(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