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是一座城市最高贵的气质,是一座城市最幸福的底色。文明之花在水城绽放,无不凝聚着全区干部职工和 83 万水城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

  据悉,水城区将“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区块为主、各方参加”的创文思路,坚持“格局之变”“活力之变 ”“文明之变”为抓手,奋力“变”出了治理“新气象”、城市“新颜值”、幸福“新生活”。

  共建共享引领“格局之变”,变出治理“新气象”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秩序进一步规范,城市市容市貌进一步提升,是每位城市居民憧憬的美好生活向往”双水街道一名环卫工人大姐道出心声。

  格局不大,工作上畏手畏脚;意志不坚,心里面杂念太多。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大担当、大作为是水城区每一名党员干部“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初心恪守和优良作风。

  全区围绕“联创共建”,构建以1个指挥部、5个工作组、1个联合督查组为主抓手的“1+5+1”工作体系,紧盯“部署、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实行创文工作谋划、部署、实施、巩固闭环管理。同步构建“区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包区域、街道社区包网格”的“联创共建”三级包保体系,老党员、教师、民兵、医生、学生等各类人员参与“创文”1.3 万人次,投入200 余万元补齐相应基础设施。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大力营造,教育浇灌美丽花朵,医疗奏响健康乐章,市场经营变得规范有序,群众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一份又一份的民生答卷在水城大地铺展会就。

  精耕细作推动“活力之变”,变出城市“新颜值”

  “现在人居环境好多了,路灯安上了,没臭味了,垃圾也不见了,整理得很干净!”双水城区市民邓集双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水城区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共计 6380 余万元,完成 3 个老旧小区、32 条背街小巷及城市水电路气讯管网改造。新增物理隔离带 11 公里,停车位 3000 余个,施划标线 10000 余平,清运生活垃圾 5.3 万吨;整合老旧小区改造资金 200 余万元,对双水城区农贸市场进行提质改造,固强项,补短板;严格规范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门前三包等行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2℃,夏季平均气温19.7℃,是水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唱好“生态歌”是水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植文明沃土,沐浴文明新风,是水城追求文明时尚、打造康养旅居的终极目标。

  如今,水城区在创文工作的推动下,康养旅游、康养文化、康养农业、山地旅游等业态提质增效;“三线精神”“凉都三宝”“水城三锅”“水城三屯”等人文历史和稀肴风物吸引八方游客;“产业型”“文旅型”“康养型”“工矿型”“生态型”“五型”村居品牌打造推动乡村振兴扮靓凉都;天蓝水碧、云蒸霞蔚的资源魅力孕育出“凉爽舒适、清新滋润、钟灵毓秀、风景绮丽、文化绚彩”的独特风光……

  宣传服务助力“文明之变”,变出幸福“新生活”

  人民因文明而幸福,社会因文明而和谐,水城因文明而美丽,时代因文明而弥新。

  水城区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文明共识,提升服务质量,切实让创建主旋律无处不在,处处有专栏、有报道、有声音、有画面。

  截至目前,累计刊播创文公益广告 2000 余条,增设景观小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栏 80 余个,开设“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康养水城”专题专栏,制作宣传小视频 100余个,推出宣传报道 200 余篇;全区共成立志愿服务队 485 支,注册志愿者 140376 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 余场;2022 年我区获得“省级道德模范”称号 2 人、获得“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 2 人。

  文明创建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水城大地。在创文工作的推动下,“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的城市交通有序了、小区整洁了、邻里和谐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幸福底色进一步擦亮,群众小日子越过越滋润。(文/梅德雄 张攀 图/聂康)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