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明创建犹如春风化雨,浸润着这座城市。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街头,人车互让,有序出行;在乡村,文明新风,处处涌动……

  联创共建浇灌“文明之花”

  这是一场同心律动的文明之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水城深明其理,不懈追求。

  水城区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全面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乡风,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打造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时代文明水城。

  为继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水城区对创建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区直各部门与社区进行“联创共建”。

  水城将30个乡镇(街道)纳入包保范围,主城区划分为62个区域,构建了区级领导包片、区直单位包区域、街道社区干部包网格的“联创共建”三级包保体系,3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60个部门承担包保任务。

  “为的就是要形成文明城市创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水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精神文明办主任印刚说。

  如今,漫步水城区,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靠有序、宣传标语格外醒目,浓厚的文明氛围得到市民连连称赞。

  “人居环境‘换颜值’,交通更为便捷畅通,天更蓝,水更绿。”谈及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水城区双水街道朝阳社区桂箐巷居民熊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内外兼修解开“文明密码”

  文明城市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无止境。

  这些天,坐在摊位前的摇椅上,老罗仍然不敢相信,自己新摊位的“升级版”如此合心合意。

  54岁的罗勇,是水城区祥和农贸市场内的一位商户,14年前,他就在这里摆起了猪肉摊位。

  “刚开的那几年生意红火。”凭借在农贸市场优越的位置,罗勇很是春风得意。

  然而这两年,农贸市场的生意却渐渐冷清,罗勇的收入也降低了不少。

  “市场里灯光昏暗、污水横流,好多人不愿意来。”罗勇说。

  农贸市场的“暗”,不仅阻碍了商户赚钱,更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整治改造,迫在眉睫。

  如何“治”?

  水城区开出了一张内外兼修的“方子”。

  向外,扮靓“面子”——明亮统一的门店牌匾、整洁有序的摊位、摆放整齐的各类菜品,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向内,做实“里子”——打造多功能室,配备扫地机、监控等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增设保洁、保安岗位,提升服务质量;发放环保宣传册,提高商户、市民的环保意识。

  “各部门携手夜以继日地加班赶工,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祥和农贸市场的改造。”水城区双水街道党工委书记谭帅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有序,不仅商户们经营环境变好了,群众购物的体验感也大大提升。

  齐心协力厚植“文明沃土”

  往近看,水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每天上街清理垃圾、纠正违章停车、规范秩序、清理小广告……紧盯重点部位和细小环节,用“工匠精神”“绣花功夫”精心管理城市,当好城市的“大管家”。

  此外,该区着力培育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让“文明之花”在城市大街小巷绚丽绽放。

  往远看,全区189个村(社区)结合实际,通过酝酿讨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聚焦“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断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步入水城区营盘乡红德村,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制作精美的宣传标语、自觉打扫卫生的村民随处可见。

  通过实施文明乡风培育,营盘乡有的村依托“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移风易俗,有的村组织丰富活动带动邻里和睦……

  远与近的“成绩单”,都写在群众灿烂的笑脸上。

  记者手记

  创文成绩单 群众最受益

  “为市容市貌顽疾做‘减法’,为辖区环境品质提升做‘加法’,认真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一个细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擦亮‘康养水城’的城市名片。”这是水城的响亮宣言。

  水城区的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扮靓了城市的“面子”,也夯实了民生“里子”。

  随着一件件高“含金量”的民生实事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落地生根,让水城人在点滴中感受变化,在变化中体验幸福。

  在一顿美味可口的菜肴里,在一条宽敞干净的乡间公路上,在一个舒适整洁的居民小区,仔细观察都能看到文明城市创建的足迹。

  未来,水城区将进一步加强统筹,既顶格协调、高位推动,又层层发动、上下联动,让基层党组织和网格员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充分彰显,让全民参与的形式愈发丰富,人人参与、众志成城的创建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力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