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生态立县”战略,沿着“五融”强“五力”主题,打造“六带”示范升级样板,深挖生态绿色这篇“大文章”,凝聚共识、聚焦主线、改善民生、打造典范,绿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品牌,铺就发展的“兴县”“强县”“富县”之路,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的“威宁模式”磅礴之力迸发;团结奋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奋力为全国(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工作提供路径样板。

  筑牢绿色—“兴县”

  以草海为圆心,以周边辐射为半径,草海保护与综合治理最为显著。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鸟欢”呈现在人们眼前,得益于一套生态成功治理“组合拳”,从过去“水域之治”到今天“全域之治”“生态之治”的稳健落地模版。

  冯莉莉是威宁自治县林业局党组成员、锁黄仓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她告诉记者,对于威宁绿色的筑牢,仅整个林业系统都下了不少功夫。仅锁黄仓湿地公园能够拿到国家级牌子,也都费尽了无数周折。然而在验收过程中,评价不仅极高,而且评价指标都是高分。

  冯莉莉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威宁县委、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让“天更蓝,山更绿,文化更红”,已经是每个威宁人深入心中的渴盼,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作为特色的威宁,正在谱写出崭新的绿色新篇。

  如今,走在威宁的蓝天白云下,畅游在绿水青山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一股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威宁凭着生态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和、团结稳的发展新路子。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一刻不停息,创新提升+学习,县级主创为抓手,向着全国创建要真绩”,民族之花在绿色浸润下绽放,团结创建更是硕果累累。

  打造绿色—“强县”

  威宁以高海拔,资源富集著称,2015年就建成了全省首个光伏电站。光伏在威宁的落地,成为了威宁一幅靓丽的风景线,风光更美,产业更强,“光伏+农业”新模式,让绿色“强县”更有看点,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绿色生态,“强县”有力。

  产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仅密切,而且成为了“捆绑”递进,“富脑袋”+“富口袋”环环相扣,一个民族多元,民族众多的自治县,以独有的创建、创新模式,完成了“强县”战略和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其中,以“六带”示范最为典型,生态美、产业强、村民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保障机制,跃然高原这片沃土之上。

  狠抓绿色—“富县”

  用威宁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学刚话来说,为了团结这个“同心圆”,各民族头顶着同一片天,脚踏着同一方土,大家干在一起、融在一起,为威宁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在威宁,民族团结的创新实践典型事例实在太多太多,“共富”的例子也是太多太多。

  在雪山镇灼甫草场,100余台“大风车”随风转动,“风车”下皆是成群的牛羊,一个村民就可以养上百头牛羊,一个合作社就可以组合几十户甚至上百户村民致富。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威宁实实在在的民族团结创建故事。

  仅裕晟农业,一年时间,地方就业人数可达200余人,种植的赤松茸600余亩,1100余个大棚,年创收达3,000余万元,村民有了就业基础,以党建+企业+合作社+村民,一条致富线,不仅助力乡村振兴,更是把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紧紧抓在“手里”。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林业;风电、光伏、水电绿色高新产业……

  一个个适合地方发展的产业强势崛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狠抓绿色—“富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更是纵深推进,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民族团结繁花似锦,民族之花润物无声,绿色绘出“高原蓝”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品牌产业集群逐渐集聚,威宁正向着波澜壮阔民族团结绿色现代化高速迈进。 (郭翰 陈雪琴)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