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时代变革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从夯实专业内涵建设到产学研融合发展,近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下称“文传学院”)作为该校“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新文科建设核心,一路向“新”而行,开创出本科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步履不停,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学育人需要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文传学院专职教师队伍从三年前的不足40人增长至150余人,引进省内外重点大学退休教授、副教授30余人,吸引具备博士学位教师、行业专家10余人,创建了来自贵州大学等省内外重点大学构成的“博雅讲席学者”特聘教授团队以及业界“双师型”专家教师团队……一组组数据,不仅是对学校办学实力的认可,也是文传学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体现。

  文传学院“智雅金师工程”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班培训

  不止增员强队伍,面对教师队伍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文传学院创新设立“智雅金师工程”专题培训,特邀学界知名学者亲临授课,为广大教职工开展学术论文写作发表,科研课题申报、研究方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拓宽教师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能力。

  而在让教师科研更专、让教学更精的道路上,文传学院始终坚持“强师赋能”原则,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构建优质教师团队。

  “根据文传下设中文、新闻、英语和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配置,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骨干教授+业内导师+青年教师的师资结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表示,学院正朝着建立一支人员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前进。

  精益求精,夯实人才培养基石

  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和实现路径,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2023年初,文传学院全面修订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需求与人才成长规律,加大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培养力度,制定更符合行业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目前,文传学院已围绕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博雅大讲堂”搭建校外行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桥梁

  “以行业需求‘反向’设置培养方案,是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和创新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多朋看来,学科跟着行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才能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回应。

  特邀专家学者参与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工作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传学院还开设了导师制培养模式,由学院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专业竞赛、全省文化创意传播大赛等专业学科赛事,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目的。

  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中,文传学校积极采取“沉下去”措施,充分关注学生需求和学习体验。

  “针对我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老师们都一一记下来,并逐一提出解决措施,并征求学生意见是否可行,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回应和解决。”汉语言文学2021级一班曾言同学说。

  学以广才,谋实践育人新格局

  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走入社会、走向岗位、实现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直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领导与毕业生合影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媒体融合协同创新实验室、新闻发言人实验室、网络舆情与媒资等专业实验室,以及全方位专业覆盖实习实训合作平台……已成为文传学院为广大学子量身打造的多层次、专业化实践阵地。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介绍,目前文传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师范人才培育基地,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文化博物馆人才、文化旅游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23家。

  “学院搭建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让我们对所学专业的发展与新兴传播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暑假期间,正在省级主流媒体平台多彩贵州网实习的2020级新闻学专业赵浩涵同学说。

  贵州大学新闻传播硕士点负责人张媛教授讲解社交媒体研究与学术论文发布

  “走出去”亦要“引进来”。2023年春季学期,文传学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资源,邀请到贵州大学新闻传播硕士点负责人张媛教授,贵州卫视《论道》总导演、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吴迪等实战型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全方位、深领域带领师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认识行业新趋势、新特征,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接轨,进一步实现行业、教育、人才、创新四链的有机衔接。从专精专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到校内外“双向赋能”的实践实训,已成为文传学院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

  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打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范式,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正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产教协同育人创新模式,举全院之力高质量培养卓越新文科人才。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