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5日电(王丽萍 吴春妹)“这是2013年7月19日,我们在七星关区长春堡镇裸依敬老院慰问演出的照片,你看那时候我们都好年轻。”76岁的老人房立珍指着自己珍藏的一个小笔记本上的照片笑着对记者说。房立珍是毕节市老年大学合唱班的学员,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身份——毕节市老年爱心义演队队长。

  毕节市老年爱心义演队队员与乡镇敬老院老人共同表演

  “大家自发凑钱购买慰问品送去给敬老院的老人们,还给他们表演节目。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特别高兴,一位老人还拿出了自己的二胡,和我们一起表演。”负责财务管理的副队长向会英老人拿出几沓厚厚的单据,向记者展示着义演队队员们开展爱心捐赠的点点滴滴。

  义演队的老人们年龄相差十多岁,但却在毕节市老年大学成为了同学,一起学习合唱、舞蹈、朗诵、器乐等各类课程,不仅学到了喜爱的技能,还交到了知心的朋友。

  为了引导和鼓励老人们发挥余热,在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发挥“银龄”作用,让“老有所为”绽放光彩,毕节市老年大学积极宣传动员、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展示平台,倡导成立起了多支“银龄志愿服务队”,房立珍和同学们组建的“毕节市老年爱心义演队”就是其中之一。

  “年轻的时候,忙着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也没空做别的。退休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在老年大学学习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但是,学了以后干什么呢?就是要把学习所得送给更多需要的人。”房立珍说。

  从2012年起,房立珍带领同学们开始了爱心义演活动:他们走进毕节市的乡镇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少共融之家,给孤残老人、孤儿送去点点爱心;他们走进城市社区和居民院落,参加社区文艺汇演、文明创建活动;他们还走进学校、企业、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据介绍,11年来,房立珍和她的队员们累计开展爱心义演200多场,队员也从原来的30余人增加到近百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队员都来自毕节市老年大学的各个教学班。

  “爱心义演不仅没有收入,还要自掏腰包,你们为什么还能坚持这么久?”许多人不禁好奇的问。

  “我们在老年大学学习之后,把这份学习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银龄学子的价值。虽然我们老了,但只要能为社会发展再添一分力,我们就绝不会推辞!”房立珍动情地说。

  近年来,毕节市老年大学积极发挥环境教化育人功能,着力培育“康乐有为”的老年大学文化,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老年教育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广大老年人,积极创设“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引导和鼓励学员走进农村、走进社区,积极作为、发挥余热,争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三有”老人。

  据统计,近五年来,毕节市老年大学共组织书法班师生为群众书写春联5000余幅,组织声乐、舞蹈、电子琴、二胡等专业学员到社区、学校、养老院开展文艺演出400余场,组织书法、国画、诗词专业学员在乡镇社区开展现场讲座300余场,让银龄学员实现老有所为,为基层文化的传承和文明创建再添新彩。(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