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5日电 题:扎根大山的“土壤修复师”刘艳霞:学以致用 服务生产

  作者 刘美伶

  博士毕业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农艺研发中心副主任刘艳霞放弃优厚的留校任教待遇,义无反顾扎根在贵州大山。

  为何选择偏僻的山区?刘艳霞回答:“国家的‘双减’需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贵州需要更多像我这样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这里,我可以学以致用、服务生产,真正实现科研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工作照

刘艳霞工作照

  贵州 “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尤为珍贵。长期不科学施肥和耕作,导致植烟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传病害频发。

  刘艳霞对贵州的烟叶生产现状深入调研后,发现部分烟区青枯病导致整个烟田“片烟无收”,刘艳霞毅然投身于微生物防控青枯病和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中。

  工作10年来,刘艳霞根据贵州省有机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开发酒糟、菇渣、药渣等新型有机肥产品,实现了有机肥资源利用的多元化、本地化格局,促进烟草与大农业间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有效抑制土壤酸化、调衡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同时,大量消纳农业废弃物,消除农村面源污染隐患。其中酒糟有机肥技术获得2017年“国际创新质量”金奖。十三五期间累计有机肥使用推广面积595.98万亩,新增直接经济效益62156.14万元,受益烟农12.27万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科研既要围绕国家和社会所需,切实破解农业生产上的难题,又要揭示科学问题的机理和本质。刘艳霞用“以菌治菌”技术开展烟草生物防控,把论文写在农田大地上,围绕“有用”和“有理”开展科学研究。

  刘艳霞牵头“贵州省微生物与健康院士工作站”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带领栽培营养团队和微生物与健康方向科研人员,聚焦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带领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技术落地双双取得突破。

  刘艳霞通过研究发现,复合益生菌通过多态位与病原菌营养利用重叠,从而达到更强抑制病原菌侵入根系,更好促进植株生长的目的。基于这些研究,刘艳霞首次研发出集聚抗病、促生等多功能的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和黑胫病的田间防效分别达60%和80%以上,累计示范面积达到近20万亩。利用水溶根施肥、抗病绿肥和生物有机肥等形成“减肥”、“减药”、“双减”三种增效种植模式,累计推广面积329.33万亩,新增直接经济效益产52150.35万元。

  经过不懈努力,刘艳霞带领团队原创性发明了微生物整体扩繁技术,取得青枯病防治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将微生物整体扩繁应用于农业生产,打破了微生物组在医学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外农业微生物组应用空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功能生物有机肥能够减少烟田青枯病发病60%以上,并能够广泛应用于山地障碍土壤中,把更多的绿色生产成果带给贵州农业。

  刘艳霞先后获得贵州烟草商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艳霞说:“贵州这片美丽的土地和人民对我深深的期望,我一定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巾帼不让须眉,让微生物点亮烟草农业的‘绿色未来’”。(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