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24日电(计秘密 杨昌林)“春季管护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受伤的这种枝条剪掉……”时下正是罗甸火龙果春季管护的关键时期,在沫阳镇沫阳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罗甸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州管专家张永忠正在给群众讲解火龙果春季管护的技术要领,群众们听得十分仔细,还时不时发问,力争将火龙果种植和管护的技术都学到手。

  张永忠正在给群众讲解火龙果春季管护技术要领。罗甸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刚开始挖基地的时候,我就到这里当管工,一个月3000块钱,基地里经常有技术人员来指导呢!”沫阳镇沫阳村火龙果种植基地管工黄元梅说,她自己也种有十多亩火龙果,当管工还可以随时学到种植技术。

  “我一有时间,就去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张永忠是贵阳人,1986年,年仅20岁的张永忠刚从贵阳花溪农技学校毕业便通过高校专业人才引进来到罗甸,在水果产业几乎为“零”的罗甸开展水果产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一干就是35年。

  “那时候不叫产业,果业就有一点黄果和香芭蕉,在农户的房前屋后、河沟边等零散分布。”谈及刚到罗甸时的果业发展情况,张永忠记忆深刻。

  “既来之则安之。”张永忠想在这片水果的“不毛之地”开疆扩土,成为罗甸水果产业的“拓荒者”。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差距。罗甸县作为麻山地区,土地精贵,加上当地群众思想落后,不愿意将种粮食的土地拿来种水果,这让刚被派到当时的板庚社区蹲点做柑橘技术指导、动员群众种植的张永忠吃了“闭门羹”。

  张永忠并不气馁,他决定调整“作战”方式,将动员改为示范带动。于是,张永忠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在板庚开始了300亩的柑橘示范种植。得益于张永忠过硬的专业技术管护,300亩柑橘种植喜获成功。看到基地的效益后,群众们的思想也慢慢开始改变,柑橘类水果种植之花也在罗甸逐渐盛开。

  “我们向省州争取资金,向各个适宜乡镇发展柑橘产业。到了1996年,罗甸的柑橘种植将近4万多亩了。”说起柑橘种植发展,张永忠不禁感慨。在张永忠的努力下,罗甸的柑橘类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截至目前,全县柑橘类产业共有6万余亩。2015年,“罗甸脐橙”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大力推广柑橘种植的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省农委果蔬站和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罗甸城郊开辟了50亩试验田进行火龙果的选育试种,最终获得成功。2007年10月,罗甸选取“紫红龙”“晶红龙”“粉红龙”等优良品种,开始在八总村、七一村、板庚等地推广种植1800余亩,但由于受低温天气的影响,这批火龙果全军覆没。

  “低温把我们定植的火龙果全部冻伤了,我们着力去检查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在云干的时候发现一家施了羊粪之后的火龙果苗没有被冻伤,经过研究发现羊粪是一种高温农家肥,能够使地温升高,可以减少火龙果苗的冻伤。有了此次经验,第二年,我们三月份过后才定植火龙果苗,这样在冬季的时候就不会受冻了。”张永忠回忆道。

  如今,罗甸火龙果已成为群众的又一富民产业,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3.54万亩、预计投产面积3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3亿元。截至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23万亩,预计全年产量达16.6万吨,产值12.41亿元。

  “现在,罗甸种植水果产业的有6万多户,每年能够给水果种植户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果业发展使一方百姓获益,对于张永忠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了。

  得益于丰富的技术研究与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经验,张永忠先后获得黔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黔南州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等荣誉,被评为贵州省“三农”行动优秀专家、优秀科技特派员以及“县管专家”和“州管专家”。

  “我马上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为罗甸县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尽我微薄之力。在退休后我会尽力到各个乡镇看看,继续指导果树种植,为老百姓服务。”张永忠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