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7日电 (记者 张伟)2023年以来,贵州省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以“四度四色”举措,推进“万警进万家”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创新高度” 深入擦亮政治“底色”

  作为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和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负责人带头亮身份,实行党员民警进村,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全体党员民警,主动亮出警察身份、党员身份,通过佩戴党徽、设置党员示范点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民警在开展“万警进万家”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形成派出所与村寨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此外,隆里派出所党内生活亮特色,要求民辅警读原著、悟原理、写心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效;党建工作亮标准,以政治轮训为抓手,举行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组织民警和辅警分期分批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少寨红军桥等地零距离“触摸”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洗礼,进一步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展示“铁血卫士、亲民使者”形象。

  打防管控“创新速度” 持续磨亮公安“本色”

  过去,隆里乡华寨村社会治安差,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时常发生口角之争,村内放养牛马破坏庄稼,偷鸡摸狗之事时有发生。近年来,锦屏县隆里派出所推出联动共建共治,全民参与“保平安”的模式,为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推动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来,隆里派出所华寨警务室将工作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指导村“两委”研究出台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通过多次酝酿讨论,以村支两委牵头、驻村警务室民警协助把关、村民认可捺手印的“华寨村民自治合约”颁布实施,村委会还把“合约”镌刻在三块大石碑上,立于村中醒目位置,以警示村民自觉遵守执行。为使“合约”能管用、有效执行,警务室民警指导成立村治保会成员为主体的“劝和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化解矛盾,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自2004年以来,华寨村连续18年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无吸毒人员和邪教人员,无火警、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先后被黔东南州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文明委授予“十佳和谐村寨”,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少数民族社区学习”重点村。

  矛盾化解“创新力度” 温情点亮警民“暖色”

  隆里派出所将公安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与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会同乡、村、部门联动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帮扶救助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着力破解派出所“单打独斗”的局面。该所还多方协调建立警民联调工作,对日常接处警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形成从情理到法理到司法确认的多元化调解格局。此外,依托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在辖区全覆盖搭建网上警民议事群,民警24小时通过网上警民议事群,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竭力解决每位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自开展“万警进万家”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隆里派出所已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起,解答群众诉求80余条,真正实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服务群众“创新温度” 做实做亮民生“特色”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米”,2023年以来,隆里派出所先后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群众人开展“足不出户”服务8次,送证上门8张;最大限度简政便民,开辟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行留存办、网上办、邮寄办等措施;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利用“网上公安局”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100余件,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有温度,民生业务有“特色”,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好评。(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