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5日电 (记者 张伟)贵州省地热能行业协会(简称协会)成立大会暨地热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15日在贵阳举行,宣传贯彻贵州省能源局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共同探讨贵州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地热能作为新能源家族的主力军、生力军,储量丰富、分布广,稳定性可靠,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中国能源低碳转型中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逐渐形成了以供暖(制冷)为主的地热能发展路径,其开发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地热能产业发展呈现出开发企业增多变强、地热标准渐成体系、地热技术显著进步、地热人才培养加速、重大工程陆续建成的良好局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13.3亿平方米。

  贵州地热能资源丰富,尤其是浅层地热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热导率高和可再生能力强等特点。经过20多年发展,截至目前建成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60余处,供暖(制冷)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其中“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项目”等4个工程项目入选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汇编》。“贵州省地质科技园浅层地温能中央空调项目”还入选了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能产业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共同主办的“‘地热+’助力‘碳中和’典型示范项目”榜单,得到了行业内外一致认可,对我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贵州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规划文件,积极推动地热能产业发展。

  按照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要求,贵州省能源局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实施意见》,提出了地热能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批地热能供暖(制冷)试点示范项目;到2030年,力争实现地热能供暖(制冷)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全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发展发展目标,明确了构建地热能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等重点任务。从支持重点技术攻关创新、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强调了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贵州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是加快推进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的支撑文件,也是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则。各市(州)能源管理部门、各地热能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示范,加大推进在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应用场景的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地热能发展的新路径,稳中求进、以进求稳,先立后破、蹄疾步稳,扎扎实实推进我省地热能产业行稳致远。

  据了解,贵州省地热能行业协会由中国三峡集团贵州分公司、贵州省地矿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联合发起,汇集了地热能产业投资、勘查、设计、施工、运维、装备制造、科研高校、媒体等领域的优强企业、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旨在服务行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秩序,当好政府部门参谋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推全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地热能行业协会会长王荣刚表示,协会将抓好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为贵州省地热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综合基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出应有贡献。

  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应用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国家地热能中心专家、中石化新星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李瑞霞,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总地质师、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贵玲,国家能源局地热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地热能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宏宇,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4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李强分别以线上、线下方式,对贵州省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长期从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有关优强企业分别分享了地热能产业发展中的体会和经验。(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