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29日电 题:轨道车“医生”:敲敲打打又“指尖绣花”

  作者 刘兆楠 韦正凌

  1500平的高大厂房里,延伸至门外的两路钢轨上,停放着8台轨道车、吊车。身穿橘黄和深蓝色工服的作业人员,登上车顶,钻入地沟,站上试验台、猫在驾驶台电气柜里……如陀螺般周旋。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贵阳供电段贵阳动力设备车间的这座检修车库,一年四季机声轰鸣、锤声叮当,来自贵州铁路各站段的191台轨道车,轮流入库“体检”,被誉为“轨道车专属医院”。

  今年高温极端天气,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用电带来影响。铁路既是用电大户,又是煤电运输主动脉,必须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畅通,为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

 

  轨道车是铁路维修保养、施工检修、应急抢险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保证铁路大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为轨道车“体检”,确保轨道车安全健康运行,是轨道车医院的重要职责。

  该车库可容11台轨道车入库检修,于2017年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具备轨道车年修、探伤、制动校验等资质,是贵州铁路唯一的“轨道车医院”。

  59岁的质检组组长李建国是“主治医生”。各站段的轨道车入库后,由他带领质检人员全程监控检修质量。

  一台车需耗费7至10天检修工期,全面检查维护车辆动力、走行及制动等重要系统,并实现修后质保1年。为此,李师傅和工友们建立“病历”库,将每台车的检修时间、检修项目、处置措施记录在册,一车一档案,使每台车况都了然于心。

  李师傅在实践中练出一套眼观耳听的本领——通过探听发动机异响,准确判断曲轴断裂;通过观察液压走向,及时发现内管螺钉脱落隐患……疑难杂症到了李师傅团队手里,总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在敲敲打打中高效高质完成检修任务,李师傅以实际行动“争第一、保唯一”,保证了检修库品牌响当当。他说:“我明年退休了。但回想起来,感到特别充实,特别有成就感。”

  制动校验间“主刀医生”丁侠云所掌握的制动校验工艺,是一道“独门绝技”。随着轨道车迭代,制动校验工艺不断升级。从秦岭160型轨道车作业车到JW-4G型轨道作业车,标准越来越精细化,精确到毫米的游标卡尺和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毫米塞尺,成为必备工具。

 

  “制动阀就是生命闸,来不得半点马虎。”丁师傅严肃地说。一套制动系统零部件重约40余斤,主要由7套阀件组成,每套阀都是高精密结构,由近百个零部件组成,其检修指导书厚达两指。作为熟练工的丁师傅,也得耗时2、3小时才能完成一套阀件的检修校验。

  检修时需一一拆卸,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有变形、裂纹、磨损,阀片磨耗深度不大于0.1毫米;检查零部件是否清洁无污物,用高压空气清洁零件表面。随后重新组装,保证关键部位连接间隙小于0.5毫米,最后上试验台检测和校验。

  最小零部件仅6毫米,在丁师傅指尖翻滚、移动。只见他凝神屏气仔细查看,小心安装,随后用游标卡尺和塞尺测量后,再细致微调,其工作状态不亚于绣花。

  正是这样一群轨道车“医生”,既有敲敲打打干粗活的豪迈,又有“指尖绣花”干细活的精致,才成就了“轨道车医院”的蒸蒸日上,铁路运输的红红火火。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