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6日电(安芯瑞)每天清晨,贵州省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支书安中流每天起早必去三个地方,即牛场、鹿场、牧草基地。每一头牛是否正常吃䓍,每一只梅花鹿是否精神活泼,每一蔸牧草是否有病虫害,他都一一仔细观察。

  安中流说,“从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山旮旯,发展到今天人均收入达到了15200元的富裕村,实属不容易。”

  在当地,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安中流为“牛”支书,是他从养牛开始,把村民们一步一步地带上了致富路。

  场坝村地处乌江岸边,典型的喀斯特地型,石头多,土地少,全村500余户1900余人,曾经是一类贫困村。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则顺口溜:昔日场坝干坝坝,山上处处石旮旯。餐餐红苕加麦粑,打工才有零钱花。

  如何在这6分地上做文章让村民们富起来?安中流一直就在思索着这个难题。他出生在70年代初,进入90年代随着打工潮外出打工。先后进过玩具厂、养殖场、建筑公司等,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打工10年后,揣着靠节衣缩食攒下的不多的积蓄,回村办起了养鸡场。

  一年下来,他盘算了一下,2000多只鸡,每天要数百斤粮食作为饲料,成本高,与外面的大型养鸡场比,不论是肉鸡还是鸡蛋,都没有价格优势。因成本高,也很难带动其他村民养殖。于是,他又反复思考,结合村情和多年的打工经验,想到了养牛。

  牛吃的是草,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如果购进一头半大的牛,一年后按成牛卖出,毛收入可以对半赚;如果购进一头不太肥的牛,通过3至5个月催肥后,可以赚取1000元左右的利润。账算明白了,市场考察清楚了,说干就干。2004年,他第一批就购进了60多头牛,开始养殖起来。

  肉牛不缺市场,供不应求。规模可大可小,养殖多少头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来定,这个生意稳赚不赔。随着安中流的养殖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号召村民们跟着他养牛。为了让村民们放心,他向大家承诺了“三包”,即包找牛源、包引销路、包同样售价。就这样,这家3头,那家5头,一户养7至8头的也不在少数。安中流作为带头户,一直保持在100头左右的规模。近15年来,该村在安中流的带动和帮助下,平均每年出栏肉牛保持在400头左右的规模,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牛村。

  安中流支书变成了“牛”支书。他是我们村的“中流砥柱”。村民安正青说,他一直在跟随安中流打工养牛,不仅学会了养殖技术,自己养上了几头牛,还供上了三个儿女的读书,大女儿考上了华东师大,这是几辈子以来的骄傲。如果没有“牛”支书的帮助和带动,我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日子。

  安中流凭着实干苦干,靠养牛一步一个脚印地带动和帮助村民们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早在2017年,全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率先出列。2019年3月26日,安中流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在村支书岗位上,一份不同以往的责任与担当,让安中流感觉到使命和任务更加艰巨。摆脱贫困的场坝村,如何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大有作为?他决定加大力度继续在养殖业上发力。

  看着村里400多亩绿油油的牧草,他仔细掂量着,牧草能养牛,也可以养价值更高的梅花鹿。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鹿源,找到了合作老板,办起了养鹿基地。

  养梅花鹿成本真虽然高,但风险小。一只成年梅花鹿购进价在1万元左右,但一年可以割2次鹿茸,每次可以收割3斤,每斤价格大约在1600元左右。安中流细细算账,2023年引进232只梅花鹿,其中有225只母鹿,现已繁殖增加到了323只。新生产的幼鹿2至3年后即可完全产茸。保守估计,两年收回成本,第三年就可以获纯利润。

  乡村振兴,持续稳定的产业是根基。如何稳住本村的产业?安中流一刻也不敢懈怠。他四处考证,动用所有人脉资源,最终得到深圳一位老板的支持,在该村拟建投资3千万规模的有机肥加工厂。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开始施工建设。

  “牛”支书,办法强,给场坝村换了新模样。这是村民们对安中流的肯定和认可。作为一名村支书,他在2022年11月被表彰为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现在村民们富裕了,村里要有固定的产业作支撑,村集体经济要有稳定的来源。“乡村振兴,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保障。我作为村支部书记,有责任和义务带领村民们坚持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安中流对家乡和未来充满希望。(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