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2日电 (陈小芝)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陈小芝 摄

  2023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生态创建细胞工程作为有效抓手和载体,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贵阳市、清镇市、湄潭县、荔波县、贵州省赤水河流域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生态示范区等5个地方获得国家级命名,是贵州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以来获命名数量最多的一年。

  坚持以创促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体系加速构建。贵州省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纳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以及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部省合作协议等重大事项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制定印发创建指南、管理规程等文件,构建省、市、县三级创建工作体系,科学指导各地创建途径和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创建工作。全省9个市(州)均成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组织机构,制定创建规划。贵阳市、遵义市和毕节市编制了整市创建规划。贵阳市成为全国第三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会城市。

  坚持以创促保,区域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贵州省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过程中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等5场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白酒产业、磷污染、锰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工业园区环境治理7个专项攻坚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创促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力整改。贵州省紧盯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生活、文化等六大生态体系建设质量,建立相关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参照生态环境部做法,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倒逼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和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

  坚持以创促转,“两山”双向转化渠道持续拓宽,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金融、生态补偿等多种实践模式,为全国“两山”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参考样本。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全省完成25条重点河流“一河一图一策”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常态化推进“打非治违”,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从严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企业20156家次,发现环境风险隐患3559条,完成整改3528条。“五场攻坚战”纵深推进,9个中心城市和88个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8.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3.4微克/立方米;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断面比例99.2%,247个地表水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无劣Ⅴ类水体;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58个问题中,贵州省已完成整改51个,2018年至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贵州省8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7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个重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整改销号率100%。全省森林覆盖率增幅、新一轮退耕还林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城市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绿色已成为多彩贵州最鲜明、最靓丽的底色。

  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共有21个地方分别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34个地方分别获得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