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全省各地抢抓时节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冲刺,努力将“粮田”变“良田”。

  1月31日,走进仁怀市长岗镇堰塘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穿梭。机器轰鸣,上百名工人砌筑石坎,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一块块整齐的田块清晰可见。去年以来,在村委会的动员下,村民们推坎破界,将自家小田集合成大田,并积极参与到高标准农田的修建工程中。村民都成了自家“良田”的设计者、建设者。

  “我在现场做运输工作,很清楚整治标准,非常期待我家十多亩土地整治后的模样。”长岗镇堰塘坎村村民代兴平说。

  为改变以往“施工单位干、村民群众看”的被动情况,仁怀按照“政府主导、支部主推、农民主体”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享、以工代赈,明确以村集体经济为项目实施主体,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按照排班计工方式提供劳务报酬,不仅实现施工与监管的有机结合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自进场以来我们就积极与相关单位对接,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目前堰塘坎村已吸收当地劳动力63人,累计发放工资97万元。”施工队负责人郭贵发说。

  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印发《贵州省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贵州省2023年秋冬季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会战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科学做好规划设计,深化落实“635”工作机制,广辟渠道增加投入,强化问题专项整治,加快推进任务落实。

  全省各地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按照“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以田间道路整修、灌溉与排水设施等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田整治的重点工作,全方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离堰塘坎村不远处的小山头村,几十台破碎机隆隆作响,漫山遍野都是破碎过后的小石块。小山头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乱石裸露,石漠化严重,导致有效耕地不足,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施工方迎难而上、克难攻坚。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将石头进行破碎,为此我们投入破碎机39台,每天360余人参与建设,目前已经连续破碎一个多月,确保能够如期完成。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劳动效率和亩产值。”郭贵发说。

  “像长岗镇这样发动村民参与高标准建设的乡镇遍布各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构建起设施配套齐全、功能科学完善的现代农业新格局。”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负责人介绍,有了高标准农田,各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将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跑出“加速度”。(记者 邓钺洁)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