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携手贵州电视台知名栏目《动静·共亮城市会客厅》推出的大型对话节目《我是铁道兵》,在贵阳铁建城艺术中心开讲。

  节目邀请了老铁道兵范宝山、李卫成,三线文化研究专家王伟华,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侯思军做客节目现场,共述了铁道兵为新中国铁路大动脉建设立下的不朽功绩和岁月峥嵘,并探讨了铁道兵精神对于“新铁建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启迪和引领。

  重温历史,向老铁道兵致敬

  贵州同铁道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情感。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铁道兵战士们前赴后继,挑战交通禁区,勇克世界之难,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修建起一条条钢铁巨龙,为贵州的铁路建设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目开始,原贵阳电务段工会主席,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罗定标带领到场嘉宾齐唱《铁道兵志在四方》,雄壮豪迈的旋律将中国铁道兵7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光照千秋的革命奋斗精神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节目中,铁道兵亲历者范宝山、李卫成分享了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和峥嵘岁月,带领观众重回艰辛筑路、奉献青春的时代。

  范宝山,原铁道部战士、毕节二中扩建工程中铁十八局项目部书记,1970年入伍,在铁道兵14师68团当兵,曾参加了北京—太原、大同—秦皇岛、通辽—霍林河、湖南石门—长沙、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等铁路的建设施工。

  从铁路建设的艰苦环境到不怕苦、不怕死的豪迈情怀;从铁道兵深厚的战友之情到铁道兵精神的大力传承,结合自身的经历,范宝山向观众分享了他参建北京—太原铁路“云彩岭”隧道施工、“引滦入津”工程以及株六铁路的故事,讲述了他任职铁道兵期间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修建铁路期间,由于施工机械设备落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进度紧张,为了抢进度,范宝山和战友们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困苦。

  “现在每当我想起当时施工的场景,战友们那种奋勇争先、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斗志仍历历在目,至今难忘,下一步我计划去山西出行一趟,一方面专程去山西的灵丘县烈士陵园看望逝去的战友,带去我们老战友对他们的深切敬意;另一面我也想再亲身体验一下列车穿过我们亲自参加建设的隧道的感受。”范宝山说道。

  不怕艰苦,迎难而上,铁道兵将不怕艰苦、迎难而上的吃苦精神,不怕牺牲、为国奉献的亡我精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人在阵地在的坚强斗志,贯穿在整个铁路施工建设中,铸就了一条条钢铁大动脉,在这种精神的传承和鼓舞下,中国铁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际国内都享有名气的王牌企业。

  随后,铁道兵亲历者李卫成分享了他入伍铁道兵和转业的人生故事。李卫成,1969年参军,在铁八师37团政治处服役,1973年回地方,在黔东南教育局工作,2008年退休后,他发扬铁道兵精神,开展了抗疫捐款与帮扶困难战友,并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提及入伍的初衷,李卫成表示,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在任职铁道兵期间,他曾在云南元谋县、四川万源县、陕西紫阳县和成昆线、襄渝线任37团政治处机关工作员,亲历见证了无数铁道兵战士建设祖国铁路线的艰苦和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

  在演讲中,李卫成讲述了黔东南铁道兵的整体情况,以及铁道兵参加抗美援朝、自卫反击战,在战火下浴血奋战抢修铁路,在成昆铁路建设时经历山洪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故事,用行动验证“铁道兵面前无险阻”的精神斗志。

  李卫成说:“回忆铁道兵的战斗史,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忠诚爱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就是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挑战极限,在离开部队这些年里,我时常回忆起那段培养我、锤炼我的经历,希望大家继续发扬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硬仗的传统和作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务实求进,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发展持续奉献力量。”

  汲取力量,铁道兵前无险阻

  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从铁道兵到中国铁建,七十年的沧桑巨变,老一代铁建人默默无闻,奔波半世,辗转八方,穿山凿路,涉水架桥,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上,以铁军的忠诚与担当、“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历史华章,他们用血肉铸造的钢铁运输线纵横在祖国的天南地北,为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范宝山、李卫成充满深情的演讲后,现场嘉宾观看了《追寻老兵足迹,传承铁建精神》视频短片,再次回到那个满怀激情、热火朝天的年代,切实感受那个年代铁道兵战士们豪情万丈的气魄与敢打敢拼、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随后的文学作品朗诵环节中,中铁建的员工、新铁建人集体朗诵华罗庚诗赞铁道兵诗歌,唤醒时代记忆,重忆峥嵘岁月,致敬铁兵军魂。

  铁道兵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设厚重的历史财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这100年里,中国共产党的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跨越新时代,书写担当,勇于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不断为人民谋幸福,将红色故事代代传承。

  在节目现场,铁道兵范宝山、李卫成,三线建设亲历者王伟华和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侯思军,为现场观众讲述了铁道兵那些伟大、不为人知的故事,畅谈了对铁道兵信念、理想的认识和感受,发扬和传承铁道兵精神,呈现出从战火中走来的铁道兵群像和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战争年代,铁道兵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用生命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志在四方、吃苦奉献,积极投身祖国“三线建设”,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铁道兵,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铁道兵精神的熠熠生光。铁道兵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在艰苦的岁月里,铁道兵的理想信念从何而来?

  在主持人的发问下,李卫成解释道:“铁道兵精神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信念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靠着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朴素思想情感,凭借艰苦奋斗的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铁道兵走过了艰苦的峥嵘岁月,开创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

  三线建设亲历者王伟华通过一系列小故事,讲述了三线建设时期铁道兵的光辉事迹,并通过阐述对“人民铁军”的认识、感受和铁道兵文化对贵州的发展,深层次地诠释了铁军精神的实质和传承铁军精神的现实意义。贵州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铁路建设是三线建设的先行者,在三线建设——贵昆铁路的建设中,铁道兵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攻克贵昆铁路施工难度最大的咽喉工程——梅花山隧道,创下了一系列当时全国隧道施工的最高记录,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三线精神。

  “中国的精神和三线精神、铁道兵精神一脉相承,概括起来都是精忠报国,甘于奉献。在新时代,三线精神作为新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铁建人奋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上。作为新时代的铁建人,要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铁道兵精神,为中国贡献铁建力量。”王伟华说道。

  砥砺前行,做新时代行业标兵

  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侯思军从铁道兵精神对于“新铁建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启迪和引领,畅谈了新时代下的“铁道兵”如何去发扬和传承铁道兵精神。他提道:“英雄的铁道兵是传递理想信念的“播火者”,是他们不惜青春、理想乃至鲜血和生命,创造了这个辉煌的时代。作为前身铁道兵的中国铁建地产,继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是我们铁建人的责任,作为房企,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传承发扬铁道兵精神:一是品质,铁道兵被称为中国铁建基建狂魔,是因为工程品质保障,作为房企,铁道兵品质就是工程质量、产品质量,一定要做到品质领先,力争上游。二是创新精神,铁道兵在艰苦的环境下,在没有工具和技术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创新工艺和工具使用,打通了大三线,中国铁建地产要发扬传承铁道兵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不断升级产品打造,丰富产品类型,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产品;三是服务,秉承央企的社会责任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服务好城市,服务好我们的业主,为城市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嘉宾访谈结束后,便进入了与现场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嘉宾畅述了对铁道兵峥嵘历史的感受,表达了对铁道兵“志在四方、吃苦奉献”的坚定理念信念的启发。张会长说:“生活在铁道兵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铁道兵的故事,铁道兵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为新中国建设、为贵州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都应将这种精神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中共党校党建研究院的副院长郑东升表示:“铁道兵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我,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我将继续传承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成砥砺奋进的目标。” 贵州省贵阳文化教育协会葛会长表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铁道兵,铁道兵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将其作为一种彩度、一种力量传承下去。”

  最后,贵阳市音协会员,白云区政协委员、贵州歌手刘天芳为观众演唱《绣红旗》,与歌唱贵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演员吴庆荀进行男女声合唱《我爱你中国》,铿锵有力的红歌,唱响了爱党爱国的主旋律,在重温经典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映射着耀眼的光芒。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有着红色血脉的央企品牌,中国铁建将肩负起建设祖国,建设企业的重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的先进性,始终与时代同步伐,积极担当城市共建者的责任和使命,凝心聚力、继往开来,以领先推动行业创新实践,助力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