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的“聚焦园区大发展推动工业大突破——加快贵州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民革中央、农工党中央、台盟中央等定点帮扶贵州中央单位以及致公党中央、民建中央、民盟中央等长期帮扶贵州中央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为贵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专家观点精彩纷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对我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统性建议,他说:“根据调研估算,未来贵州经济要想实现高速稳定的发展,工业GDP增速需保持在12%左右,而开发区在贵州工业经济中占比高达80%以上,贵州工业想要实现大突破,开发区是排头兵,更是主战场。”

  王钦建议,贵州开发区发展应该按照“短期看项目—中期看人才—长期看平台”的发展路径,在短期内通过大项目的触发来实现企业聚集、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链布局;在中期内,通过以大项目为触发点,进一步触发人才的聚集,形成项目和人才之间的正反馈;长期来看,伴随着项目和人才的积累,企业和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之间、企业与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进一步形成,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产城一体化将更加紧密,基于开发区平台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逐步呈现,创新生态系统的乘数效应得以释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处长吴萨从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说:“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难以逆转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而导致各个地区发展水平不同的是可转换因素。可转换因素包括配套政策、制度建设和观念转变等方面,建议贵州以更为包容的发展理念、更为完善的制度建设以及更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大力推动开发区实现高质发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晶茹围绕生态赋能、品牌打造、共生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建议,她说:“生态优势是贵州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赋能产业园区可以有效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打造特点和亮点,避免同质化打造,形成有一定吸引力的品牌。最后,开发区的本质是要素聚集的空间载体,而这种空间载体既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贵州可以探索区域内同质开发区合作发展、国内外开发区共建共生等创新方式,通过学习借鉴和共同发展,实现开发区的新突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分院院长张一认为,可将绿色、智慧建筑建造作为开发区新的驱动力,以此为核心,融合吸引相关产业落地,形成高质量、高标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西部产业创新新高地。他建议,打造贵州省装配式产业基地,以此作为西部地区装配式总部,围绕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推动建筑绿色发展、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建造方式工业化变革等为驱动力,整合行业相关企业、人才和资源,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多元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培育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实施区域标准战略,推动西部地区装配式建筑智库与科技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大数据是我省近年来的重大战略,与会专家纷纷认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亮点频频,数字经济赋能工业发展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曾宇说:“数字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贵州在新发展中抢占了先机。在未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贵州应充分利用当下积累的数字工业基础,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蔡庆锋建议,贵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应抓住数字产业这个切入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数字企业、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的聚集区。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谷奇峰建议,引进专业团体,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助推贵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培育人才与会专家提出建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忠华职业技能鉴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永认为,贵州应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培育高质量人才;加强同高校的合作联系,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大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高质量人才。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西三角人士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黄亨煜建议道:“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培育和留住人才的根本,贵州应该以人才适用性和解决力为要点打造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引进和培育高质量人才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融入多种要素对于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此与会专家纷纷提出建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辉建议,开发区应当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要素,打造独具贵州特色的高质量开发区;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付广军认为,贵州具有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数字经济优势,在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中应当将这些优势元素融入其中。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三农建设委员会执行会长,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理事长、副院长闫午斌建议,运用好国有资产证券化的工具,充分发挥资本要素力量,助推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台盟中央两岸经济合作交流委员会委员伍礼平认为,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应该是⼀个产业⽣态、社会⽣态、⾃然⽣态三位⼀体,互相兼顾的发展模式,贵州应围绕产业⽣态⼩镇、产业互联⽹⽣态园区,⽂科创⽣态园区三方面打造高质量开发区。

  通过对贵州开发区深入的研讨分析,与会专家对贵州开发区发展信心十足,寄予厚望。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王关义说:“贵州有三线建设留下的宝贵工业基础,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投入建设了便捷完善的交通系统,贵州的干部群众有紧迫感、敢作为,我相信贵州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一定是能够实现的。”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曦辉亦有同感,他说:“双循环格局给贵州带来了发展机遇,内循环需要贵州这样的能源大省,一带一路的成功让贵州从对外经济的末梢变成了一个桥梁,成了外循环的关键节点。只要把握好历史机遇,贵州发展未来可期。”

  开发区作为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承担着改革发展和开放创新的重要任务。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8.1%,高于全国水平1.6个百分点。通过此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省相关部门及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将进一步推进我省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助力实现工业大突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 李海钦)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