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生命大数据助力健康中国”主题论坛26日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举行,与会官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同台探讨生命大数据促进健康中国、推动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融合发展等。贵州大学与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在论坛上签署生命大数据人才发展合作协议,携手推动生命大数据人才的培养。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表示,近年来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科研成果陆续发布,标志着生命科学产业和精准医学正式进入了基因大数据时代,在群体遗传学研究、大规模慢性疾病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中成效卓著。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杨焕明以“DNA、HGP 和生命的信息化”为题发表演讲。杨焕明表示,生命科学发展经历的两场革命,即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提出的“共有、共为、共享”精神,持续推动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基因测序成本正在以一个超摩尔定律的速度下降,即将进入基因测序人人可及的时代。”华大智造首席信息官单日强说,华大智造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够量产临床级别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公司之一。全基因组测序如今成本已经降至500美元,测序方法全面升级。

  山西省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任斌知分享了“健康山西网络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基于“火眼”实验室的疫情防控处理经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省疾控中心)利用 5G 等信息技术,解决了大人群样本信息的采集与录入、实验室监控、阳性预警联动多点触发、实验室饱和度监测等关键问题,支撑了各级指挥中心统筹资源与科学决策,助力政府精准防控。

  华大基因副总裁、首席市场官赵立见说,“火眼”实验室已成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名片,华大在海外累计运营“火眼”实验室超过80个,分布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火眼实验室在抗疫时是抗疫利器,在平时则成为以“火眼模式”而打造的贯穿“生-活-染”的先进平台。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为多地的出生缺陷防控带来显著成效。河北省作为中国第一个全面采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免费产前筛查的省份,初步实现了对超过7000万人口区域的染色体三体类出生缺陷的全面防控,并将出生缺陷的防控范围进一步扩展到遗传性听力障碍。截至2020年末,河北全省累计进行无创产前检测60万例,耳聋基因检测43万例,真正实现了科技惠民。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谢芳表示,目前超声医学面临着专业医生缺口巨大、医生培养周期长、超声影像、超声检查及诊断主观依赖性强高、主观性较强、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通过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运用,超声医学能更好地获取图像,更好地分析图像,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的效率。随着信息传输水平的提升,超声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完善,未来超声检查将更加智能化,并造福于广大患者。

  华为海量存储高级经理杨丹、锘崴科技联合创始人王爽、曙光计算云副总裁兼AI事业部总经理明立波,分别探讨了海量生命大数据的读写存、生命大数据的隐私安全,以及先进计算辅助构建多模态多尺度脑科学数据库等主题。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智能研究所所长黎宇翔,亦对“时空组学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及机遇”发表了主题报告。他提到,时空组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认知核酸分子在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上的变化和差异,将极大促进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时空组学研究的大数据,将对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命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的要求,着眼于当前国家对生命科学和大数据科学等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视和期望,进一步促进区域生命大数据和医药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贵州大学携手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举行“人才联合培养”签约仪式,双方将深入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行动计划,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探索和建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共同努力培养生命大数据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