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9日电(记者 杨茜) 2021年一季度全省春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83万吨、160.34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24.11%、43.55%。全省春茶生产主要呈现“早、高、好、净”的特点。

  开采早、上市早。基于贵州省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地理优势,加之今年1月以来全省天气状况总体良好,全省特早生种、早生种茶园开园时间相较其他产茶省较早,全省大部分茶区首次春茶开采集中在2月中下旬,普遍比2020年提早10至15天,春茶大规模开园时间也比江浙地区早10-15天,3月15日前全省春茶进入集中上市期,比往年提前5至10天。尤其黔西南州普安等地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多,冬春气温相对较高、降水较少、区域暖冬、春回较早,同时茶园位于煤山地带,为茶树生长提供丰厚有机腐殖质,所蕴含的的硫化物也是“催芽”的重要手段,地下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促使小环境内地温提升。

  普安核心产茶区春茶采摘比全国其它地区早20天左右,是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今年1月14日,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普安举办了2021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黔西南州普安、六盘水市水城等地逐渐形成贵州“早”茶生产板块,普安、水城、三都等地的早茶交易市场已初见雏形,贵州“早”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产量高、效率高。一方面是茶园管护水平提升,优化产品结构,茶青和成品茶产量高。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重点支持开展的“三大行动”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大力推广“以采代防、采防结合”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肥培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广茶叶专用肥,重视及时修剪、冬季封园,茶园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茶区茶园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春茶甚至全年茶叶生产夯实基础;坚持优化以一芽多叶等为主的茶产品结构调整,大部分产区首采量相比往年普遍呈现10%-20%的增长幅度。今年一季度全省春茶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83万吨、160.34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24.11%、43.55%。

  另一方面是双手采茶普及更广,采茶效率明显提高。近年来我省持续不断、铺天盖地、大力推广双手采技术,各地采茶工的采茶技术显著提升,茶青下树率大幅增加,茶农收入明显提高。采茶工每天采茶收入与去年相比增加20%以上。同时,采茶工结构更加多元化,其中年轻人、男性比例有所增加,与2020年全省采茶技能竞赛相比,今年不仅有男性选手参赛,而且在30分钟内采摘茶青重量超过1斤的选手共48人,占决赛总人数的96%,平均重量增加66.7%,且获“金手指”奖的10名选手采茶量均超过2斤,采茶整体效率和水平大幅提升,双手采茶已成为贵州茶产业“保生产、保民生、促发展”的有力抓手。

  品质好、销量好。全省坚持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线建设效益显现,工业化生产基础更加扎实;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整体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茶青品质好,春茶品质整体较高,茶青和成品茶批发价格均有所增加,总体涨幅5%-25%。各级有关部门抢抓春茶上市机遇,线上线下做好密集宣传,山东、浙江、四川、福建、上海等地茶商闻讯而动,促进交易量大幅提升,实现产销两旺。较去年同期相比,贵州茶销售价格和市场需求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价格普遍上涨约25%。  

  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春茶干净安全。各地进一步强化茶叶安全生产及禁止使用催芽素等未登记肥料的宣传力度,严查茶山和茶青交易市场中塑料盆、塑料袋等使用情况;做到不定期巡查收青房、加工车间等场所,确保茶青和成品茶不落地生产,积极引导企业的清洁化生产。今年春茶生产以来,湄潭、凤冈等多地自发或组织企业、茶农举办春茶生产质量安全誓师大会,提高茶农、茶企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认识,进一步夯实“干净、生态、绿色”贵州茶。(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