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中新记者看贵州>>正文
我与消防员吃年夜饭的第五年
发布时间:2021-02-12 11:59:24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消防员沈大涵在训练。受访者供图
图为消防员沈大涵在训练。受访者供图

  (新春见闻)我与消防员吃年夜饭的第五年

  中新网贵州黄平2月12日电 题:我与消防员吃年夜饭的第五年

  作者袁超

  “我是一名记者,2016年到2021年,在这五年中,每个除夕我都要吃两顿年夜饭,一顿是消防队里的年夜饭,一顿是自己家里的年夜饭,两者都是家,都祝愿平平安安。”

  2021年,是我跑口消防部门的第五年,第一次接触到消防,是他们的比武竞赛。消防员嘴上咬着水带快速奔赴高楼训练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这之后,灭火救援、山体滑坡救援我跟随在现场、甚至有时救援一只小猫小狗我也可能跟随在现场……五年,消防部门和消防队员们成为我职业成长中的重要一部分。

 

图为沈大涵的妈妈彭媛在队里的厨房为队员做菜。袁超 摄
图为沈大涵的妈妈彭媛在队里的厨房为队员做菜。袁超 摄

  11日,如约参加2021年贵州省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年夜饭。扫健康码、扫行程码,测量体温……完成防疫检查流程后,进入了的大门那一瞬间我愣住了:正在站岗的消防员是我在少年时的朋友——沈大涵!2011年高中毕业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

  “没想到和你再见面是在消防。”沈大涵站岗结束后和我在队里的接待室聊天。2018年,沈大涵报名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他是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招录的第一批消防员。“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选择。”采访中,沈大涵告诉记者,在报名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之前,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消防招募的宣传:“穿上救援服,手握水枪,战胜‘火魔’的感觉倍儿爽!”

 

图为消防员唐洪旭向记者展示救援器材。袁超 摄
图为消防员唐洪旭向记者展示救援器材。袁超 摄

  2020年,经过了一年的专业学习,沈大涵被分配到了他的家乡的消防队——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这样的分配让沈大涵心里些许有了些慰藉。可是,下队后他的这份慰藉受到了“打击”:队和家在同一个县城,可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沈大涵向记者介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职守一词贯穿于他工作的始终。“出警不分白天黑夜,为了保证民众安全,我们必须时刻在岗。”

  “父母也挺理解我。”在沈大涵看来,选择消防,就是选择了一份荣誉,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够换来更多民众的平安幸福,那就是值得的。“生命可贵,可贵之处在于你敢付出与奉献,这是城市守护者最光荣的职责。”

 

图为消防员穿着救援服用餐。袁超 摄
图为消防员穿着救援服用餐。袁超 摄

  回忆起下队第一次出警,沈大涵至今还觉得后怕。2020年下队的第一天,他与队友便接到了打捞浮尸的警情。在去往现场的一路上,他心里都是害怕的。到达现场后,顶着心里的紧张,沈大涵手握竹竿,专注地将尸体打捞到岸边,并在队友的配合下,将尸体处理上岸。这一次的出警让沈大涵对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消防救援队伍不再只是出现在火场,而是只要民众有需要,都应该有消防员的身影,责任更加的重大。

  聊天的间隙,沈大涵的母亲彭媛来到了队里,找了个托辞,跑去见了他的母亲……“别宣传,我是悄悄地来的。”这是彭媛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担心其他消防员看到自己来队会勾起对家的思念,彭媛悄悄溜进队里的厨房,换上围裙,她将切好的鸡肉放进锅中。为了能让消防员们吃上鲜美的鸡,彭暖驱车一个多小时去乡下买了两只老土鸡。“都是我的孩子,我肯定要给他们吃最好的。”彭媛说。

  沈大涵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多半的支持是来源于家人。在他小的时候,母亲将钥匙锁在了家中,本以为要在寒风中受冷的彭媛拨打了救援电话,短短5分钟的时间,消防员就来到了她家楼下。腰上拴着救援绳,消防员沿着墙面爬进了家里,彭媛母子俩顺利进入家中。从那个时候起,彭媛心底里就对消防队伍心生好感。

 

图为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 袁超 摄
图为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 袁超 摄

  “消防职业存在着危险系数。”闲暇时间,彭媛爱刷抖音,只要刷到与消防相关的内容她都会点赞,悲情处,她总是眼含泪水,她能为儿子做的,就是多发微信多点关心。作为母亲,彭媛始终关心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从入队到训练再到下队。“大到救援操法,小到绳索打结,队里的专业教学都非常细致。”彭媛说,把儿子交给消防队,她非常安心。

  2018年11月9日,中国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定位国家队、主力军。三年时间,贵州省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在改革建设发展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也充分印证了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体系改革成效。

  “除了守护县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这些传统村落也是消防员的职责。”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地区,该州至目前共有40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沈大涵所在的黄平县就有8个中国传统村落。

  据沈大涵介绍,少数民族民众在建房时多以杉木、松木为主,这类木材含油量高,经过风吹日晒,木材内部含水量低,在干燥季节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火灾风险高。其次,少数民族村寨受地势影响,建筑群多依山而建,除主路外仅留1至2米的人行过道,缺少防火分隔和防火间距,火灾发生后,火势极易蔓延到毗邻建筑。

  为了保障民众平安过年,春节前夕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包片分组对辖区所有乡镇专职消防队、传统村落志愿消防队进行了全覆盖的消防宣传、业务培训、走访慰问,同时还将冬季农村用电防火安全的消防常识宣讲到村寨的家家户户。

  黄平县消防救援站站长阮炜介绍,为破解农村火灾防控痛点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难点,2020年黔东南州政府出台两项“三年规划”,并斥资用于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50户以上木质连篇村寨、传统村落实施“水改、电改、厨改、房改”,村民用火、用电更加规范,同时,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让农村发生火情时,能够第一时间防止火灾的蔓延,减少损失。

  “现在农村火灾的发生率降低了,对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面对农村火警,消防大队可依托乡镇专职队伍,整合警情,合理调度就近的消防救援力量快速到达现场。阮炜坦言: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村民防火意识逐渐增强,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补充壮大。“非常有信心遏制以往火烧连营的情况发生。”

  下午6点整,脱下常服,换上战斗救援服,消防员们集合到达队里的食堂开始吃年夜饭,亲历其中,我发现消防队的年夜饭其实并不放松,从他们的着装到唾手可及安全头盔位置,无不说明:哪怕肚子再饿、饭菜再诱人,只要警铃一响,又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和消防员吃完年夜饭后,我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家里的那桌年夜饭,家人必须等我到家他们才肯动筷子。“在外忙工作,打拼生活,家人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守护者。”与消防员一样,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