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中新记者看贵州>>正文
安家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1 09:21:38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安景绪在整理货柜上的商品。 周燕玲 摄
图为安景绪在整理货柜上的商品。 周燕玲 摄

  中新网贵阳1月9日电题:安家的故事

  作者周燕玲

  2021年,是安景绪把家安在城里的第三个年头,搬过14次家的安景绪说:“以后再也不搬了”。

  皮肤黝黑、头发有些发白是安景绪给人的第一印象。早年间为了生计,安景绪曾辗转云南、广州等地务工、创业,住过山洞、铁皮封顶的砖房……漂泊大半生后,一家人居无定所,为了治病还欠下几万元(人民币,下同)外债。

  2018年,安景绪一家被认定为精准贫困户,一家五口人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最偏远的村寨,搬到了铜仁市万山区搬迁安置点旺家社区,与安景绪一起拎包入住旺家社区的有1万多人,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山区。

  为解决进城后的生活,安景绪通过贷款在家楼下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百货生意,店铺虽小货品却俱全,货柜上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及五金用品。

  百货店旁边,是大儿子安东尼经营的理发店,不忙的时候,他会经常帮着安景绪打理店铺。开百货店的第二年,安景绪不仅还了贷款,还去考了机动车驾驶证,经常开着小货车为搬迁民众和社区小微工厂跑运输。

  “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2万多元的货品。”谈及现在的生活,安景绪脸上满是笑容。

  从搬出大山到城里安家,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安景绪觉得,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未来,他打算腾出一部分店面,用于蔬菜销售。

  安景绪百货店的对面,是一栋占地600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小微工厂产业园,“90后”的陈霞从2018年搬进旺家社区后,就在产业园里的一家大数据公司上班。

  “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图片里面的人、车、障碍物进行属性分类,给后续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提供数据采集。”陈霞说,工作并不复杂,每个月还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图为陈霞工作的地方。 周燕玲 摄
图为陈霞工作的地方。 周燕玲 摄

  每天上班前,陈霞会把女儿送到家对面的幼儿园,再步行5分钟到公司上班,午休时能回家吃个饭、睡个午觉,其他时间就是盯着电脑屏幕,细心地对图片进行数据标注。

  陈霞工作所在的办公楼有三层,分散着贵州苗绣、景航服装厂等8家企业,有600多名搬迁民众在此上班,他们每天过着“早九晚五”的生活。

  在旺家社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一部分搬迁民众选择在家门口的工厂就业,一部分选择自主创业,还有一部分搬迁民众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增收。

 

图为旺家社区。 周燕玲 摄
图为旺家社区。 周燕玲 摄

  贵州作为中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2016年至2020年把192万人挪出“穷窝”,搬迁规模相当于冰岛总人口的5倍多。数据显示,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已全面实现,从山里到城里,搬迁户从安家到“安心”。

  走进旺家社区,一幢幢整齐的楼房瞬间映入眼帘,社区内学校、文化广场、卫生院、便民中心等一应俱全。每天早上,晨练的老人在广场上打太极拳、跳广场舞,上班的人迅速穿过小区马路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卖早点的小店铺里老板忙得团团转……(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