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8日电(代胜强 郭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清镇市实施“四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回到家乡,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到乡大学毕业生王仕飞:当好村子发展“领头雁”

  坐落于清镇市王庄乡东北部的小坡村,在过去曾是国家一类贫困村、贵阳市特困村。现在,村里建起了厂房、种起了果树、开起了菜馆,宽敞平坦的乡村公路延伸到自家门口,白墙琉璃瓦的漂亮民居遍布山间、栉比相连,俨然一副美丽乡村的模样。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称号是小坡村近年发展的“成绩单”。小坡村的“蝶变”,少不了村“两委”班子和一群满怀干事创业激情的干部队伍的努力。现在,这支队伍的领头雁,就是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仕飞。

  2021年,王仕飞从教师岗位上回到家乡,被推选为小坡村党支部委员,并被新一届委员会推选为党支部书记,自此,她便开启了乡村奋斗模式。

  这几年,小坡村在王仕飞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制定了生态家禽和精品水果“一主一辅”产业布局,先后启动实施了30万羽蛋鸡基地、果园提质增效、闲置养殖场盘活利用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去年,小坡村村集体收入13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9万元,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小坡村还确立了“合力打造‘亿元村’,村集体经济过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贵阳市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发展目标,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回乡能人蒋华:在家乡耕耘“致富田”

  1984年,初中毕业的蒋华带着一股闯劲外出他乡谋生。早些年间,他打过工、摆过地摊,但一算账,除去生活开销,所剩无几,背井离乡的辛酸让他有了回乡发展的打算。

  2019年,蒋华回到犀牛村,从承包土地种蔬菜开始干起。初试牛刀效果还不错,蒋华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户,劳动致富带头人。正值那几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蒋华注册成立了清镇市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

  经营之初,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本村镇及周边乡镇提供耕、种、管、收等服务,“生意”火爆,但蒋华很快就发现业务单一、技术缺乏、人手短缺等问题在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于是他带着学员学习农机理论和业务,招贤纳士引进技能人员,同步探索产前、产后两端业务的拓展延伸。

  如今,蒋华的业务从耕、种、管、收的产中服务延伸到农资订购、集中育苗、农机培训销售、农产品精加工等,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服务范围也从周边乡镇辐射至金沙、安龙、罗甸、榕江、纳雍等县份,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经营收入逐年攀升。2022年,黔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12万元,纯利润42万元。2023年,经营收入达320余万元,纯利润73万元,其中51%归村集体,犀牛村每个村民都分到了自己应有的红利。

  返乡农民工刘云:在故土干出一番事业

  刘云,“2012年中国好人”“2013年贵阳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8年贵州省诚信人物”“2021年贵州省最美劳动者”“2022年清镇市劳动模范”。

  捞鱼工、五金厂学徒、调机师……2000年,17岁的刘云挎上行李外出打工,在近十年的打拼岁月里,尝遍了在外奔走的艰辛,他决定返乡创业,成立了暗流乡下坝村(现为暗流镇暗流河村)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业之路往往是艰辛的,用刘云的话来说,“做农业就是要能吃苦,起早贪黑、风吹日晒,收成还要看‘天公’脸色。”十多年来,凝冻、持续旱灾、疫情等自然灾害防不胜防,经过多年的技术学习和经验积累,合作社的韭黄、莲花白、花椰菜、葡萄、李子、西瓜、猕猴桃等果蔬四季不断,订单式供应保障收益。

  2023年,合作社平均播种面积达1000亩(次),平均亩产2240公斤,总产量达1100吨,销售产值236.5万元,销售利润达48.9万元,辐射带动关口村、韩坝村、木刻村、洗米村、暗流河村等村400余名村民增收。

  入乡企业家杨传军:“归巢反哺”建家乡

  “深圳市贵州商会副会长、东莞市贵州商会副会长、广东省机械模具促进会副会长、东莞市机械模具产业协会副会长、东莞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副会长……”

  这些是清镇籍企业家杨传军在粤打拼三十年的“奖状”。现在,他是清镇市卫城镇商会会长、清镇市卫城镇经济产业发展顾问。

  1994年,十八岁的杨传军南下广东,先后从事塑胶、五金、电子、家私、机械等行业,并于1998年攻读中国科技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杨传军开始投资餐饮、互联网、制造业等行业。2008年,杨传军回到清镇投资经营全市第一家商务酒店——清镇三棵树酒店。

  2021年,杨传军联合乡贤成立贵州卫道实业有限公司,与犀牛村联合打造集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归山文化于一体,联动一产种植、养殖的农旅项目综合体归山秘境旅游项目,助力犀牛村“1+1”村集体经济、培育“五金”农民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今年,在杨传军的长期筹备下,清镇市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并开始运营。据他介绍,该中心是一家集创新课题发起、孵化转化、项目陪跑、落地执行、资产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营城市运服务平台,专为政府产业咨询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是一个可共同搭建集项目公关、产品研发、人才培训、模式创新及招商融资等于一体的创新型共享服务平台。

  为充分发挥“四乡人才”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助推作用,清镇市动态建库管库、抓好联络服务、强化典型引领,畅通人才返乡发展体制机制。据了解,截至目前,清镇市“四乡人才”库共有四类人才2395人,其中大学毕业生695人、能人547人、返乡农民工979人、清镇籍企业家174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人才‘库’、搭建沟通发展‘平台’、建立人才服务站和健全相应体制机制,引领‘四乡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让‘四乡人才’积极宣传、推动、探索、引领、参与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慧荣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