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奇峰,遵义人,民盟省文联支部盟员,贵州文史馆特聘馆员,贵州古籍保护委员会委员,贵州历史研究会副理事长,贵州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阳文通书局董事长,贵阳五之堂书店主人。目前在安顺幺铺镇牛蹄关村以安顺牛蹄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名义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建有山骨文史馆,腊染馆,声音博物馆,医养馆,造纸坊及十余栋民宿。

  书店,一个城市文化符号的象征,书扉纸墨间记录着无尽的歌与诗。如今,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不少人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当电子阅读、碎片化滑屏成日常,不少实体书店都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

  但是,有些人把卖书视为执念,面对生存难题,不仅没放弃,还在努力探索更多可能。近年,众多实体书店倒闭,但贵阳还有不少老书店在坚守,并逆风生长。

  贵阳五之堂书店,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六次搬迁,尝试过各种环境,承受着各方面压力,最终在“放弃”与“坚守”中,选择了后者。贵阳千翻与作书店、西西弗书店,通过探索“书店+”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走上了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最美书店”钟书阁将“网红流量”这一优势转化为“阅读流量”,让书店回归知识本真……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就去看看当地的书店。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临近,记者实地调查了钟书阁、西西弗、千翻与作、五之堂这四家具有代表性的贵阳实体书店,探访它们的生存状况。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这些书店经历了怎样的转型?这个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关注贵阳实体书店是如何坚守与突围的,一起感受“书香”的魅力。

  困境中的坚守

  实体书店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让人感觉温暖的空间,很多人赋予书店这种存在已久的文化业态很多的外部寄托,将其视为精神栖居之所。不过,现实中实体书店遭遇经营困境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互联网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给大众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和选择性,实体书店的地位岌岌可危,特别是“亚马逊”“当当网”纷纷试水实体书店,以及网络电商平台在价格和种类的竞争中,实体书店往往处于弱势。加上2020年以来疫情形势的影响,实体书店业更是“一片狼藉”。

  因此,一部分书店选择与各大商业综合体合作,实行混界、跨界经营;另一部分书店选择坚守书籍,重在营造文化氛围。书店的主要职责已不仅仅是卖书,更成了一个集书籍、文创用品、艺术展览、文化沙龙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空间。既要适应市场,又要“练好内功”,是贵州本土实体书店在经营方式上进行的持久性探索。

  房租高企 搬迁6次

  找到五之堂书店,记者着实费了一番周折。它并不开在热闹繁华的商场中心,也不当街,而是开在一幢34层高的商住大楼中,“隐匿”在21层。刚踏进大门,“五之堂”三字格外醒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之堂也。”老板舒奇峰介绍,这是取名五之堂的应有之义。

  22年前,五之堂以一个路边书摊卖旧书籍起家。从桥洞、木板楼、地下室,到21楼的“楼上书店”,这家旧书店,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历过6次搬迁,尝试了各式各样的环境,承受着来自各方面尤其是成本的压力,最终还是在“放弃”与“坚守”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

  舒奇峰介绍,2005年,书店搬迁至延安东路126号,改名为“五之堂”。在这里,书店度过了15年时光。那些年的五之堂,生意红火。2019年,因市场冲击,无力承担一年70多万元的房租,五之堂将书店搬迁至花样年华大厦16层,2020年,又搬至如今的21层。

  五之堂位于21楼,不当街,对开书店其实没有任何优势

  “怎么活下去? 这是我们每年都在思考的问题。”舒奇峰说,因高额的房租,五之堂曾一度想永久关闭。他们曾在书店的公众号向读者告别。“当时,很多老顾客或在公众号留言,或给我们写信,希望我们不要关闭书店。”舒奇峰回忆,书店即将关闭的消息发出后,几十年跟随的老顾客纷纷劝阻。“这里是商住楼,不当街,对开书店其实没有任何优势,但书店里有很多老顾客的情结,也有我们自己的情结,当时就决定先搬来试试。”

  记者看到,五之堂富有很强的年代感,木质书架、橱窗里一些破损的古籍,将这种感觉尽情地烘托出来。店内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墙上挂满了富有岁月痕迹的画报或是书刊。旧书、老书是五之堂的一大特色,也是舒奇峰最引以为傲的“宝贝”。

  5个房间、200平方米的大小,却塞满了3万多册图书。“网店、电子阅读的出现,对实体书店造成不小威胁。2019年,五之堂将重心转移到线上,目前在疫情之下,图书发不出去,这是最大的困难。”舒奇峰说,以五之堂的个性,不能吸引到每个年龄阶层的新读者,但正是五之堂从前这批比较小众化的老顾客群体,才是五之堂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原因。

  转型中的突围

  承接古籍修复 解锁书店的N种可能

  面对高额的房租、网上书城的冲击、国民阅读习惯的改变,如何摆脱生存困境,是实体书店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所有实体书店似乎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再做“图书的搬运工”,而是将引导读者阅读、促进文化交流、销售文化衍生品,作为新的营运突破点。

  当天的阳光很好,午后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屋内温馨、舒适。在高居21层的贵阳五之堂书店,透过窗户能一眼看到南明河。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像一个私人定制书房。

  自2000年创立以来,贵阳五之堂书店一直是贵州省唯一专业经营出版社库存正版书的特价书店。除此,书店内还珍藏许多珍本、善本古籍及乡邦文献。作为一家独立小众书店,五之堂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书架上几乎没有畅销书,大半是古旧老书籍,包含文史哲类书籍、县志、贵阳城市历史、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主题图书等。舒奇峰将它们分成三大块:全额售卖的新书,上限为八折的特价书,有一定年代的旧书、线装书。

  为何如此分类,舒奇峰一语道破“天机”:来店里的读者,可以在新书里淘书;新书里淘不到的,再到特价书里淘;再不行,我们还有旧书。

  当天,一位身穿蓝色外套的老读者在“旧书·会员九折”专区挑选了许久,最终买走了一本《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他说,“在其他地方都买不到的书,在这里能淘到,价格也比较便宜。”他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挑选一本好书,不论五之堂搬到哪里,他总能在这里淘到他想要的书。

  一位老读者在“旧书·会员九折”专区挑选了许久,最终买走了一本《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

  除此,五之堂与其他书店最大的不同,是店内承接古籍修复工作。古籍修复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这一独特元素,或是五之堂“遗世独立”的关键。

  舒奇峰和店长苟静带着记者乘电梯到16层,这里是“五之堂藏贵州古籍文献修复室”。一进门,满是展示的古籍和拓片,墙上挂满了修复古籍的工具和材料。

  舒奇峰在整理修复古籍的工具

  舒奇峰抬出几沓修复完成的古书给记者看,一本本泛黄、破旧得“不成样子”的古书,经过拆书、洗书、晾书、补书、装订、锤平、打眼、订线、装皮等一道道工序,已经“焕然一新”。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