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3日电(娄云霄 朱淑雨 郑孟庭 徐进)最近,各地学生陆续开启“寒假模式”,冬令营也成为许多学生丰富寒假生活的首选。1月20日晚,40位来自上海的中小学生在家长们的陪伴下走进绥阳,开启了一段冬季别样的探秘之旅,至此,“走进贵州·诗画绥阳”冬令营也在绥阳十二背后旅游区双河洞景区正式开启。

开营第一课与学生的互动 朱淑雨摄

开营第一课与学生的互动 朱淑雨摄

  “同学们,我们绥阳是中国诗乡,是被文人墨客誉为诗歌与山水跳舞的地方……”开营仪式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绥阳县诗歌学会理事陈晓红以诗歌为主题,为此次参加冬令营的同学们带来了开营第一课,为大家讲述绥阳的人文历史和诗歌文化,并现场分享了绥阳优秀诗歌作品和诗歌创作方法。

  “通过陈老师的授课,让我了解到了绥阳‘诗乡’之名的来源,也学习了写诗的方法。我觉得绥阳的诗歌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希望这之后能够将今天所学知识,把我这些天在绥阳感受到的山水和溶洞美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成优美的诗歌。”冬令营学员季呈在学习开营第一课后深有感触。

孩子们体验溶洞绳降项目 郑孟庭摄

孩子们体验溶洞绳降项目 郑孟庭摄

  本次“走进贵州·诗画绥阳”冬令营为期6天5夜,同学们将深入走进双河洞、清溪峡、红果树、万佛洞、劳动教育基地等地,通过科普讲解、户外探险、劳动实践等研学旅行活动,探寻自然奥秘,品味劳动之美,培养学会发现、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虽是隆冬时节,但来自沿海城市的同学们,对这片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壮美之地依然充满了好奇,对此次研学旅行也满怀期待,学员王郭骞十分高兴的说,“第一次来到绥阳,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神秘,这里的山水如画卷般美丽,这里的人也非常热情,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接下来我会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心驰神往的喀斯特地貌,也会体验到和家乡不同的风土人情,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研学之旅。”

  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陈思妤也对此次冬令营活动充满了期待,她说,“希望在绥阳研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山水中感受大自然,在探险中补充课本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真正在研中学、在学中研。”

  在第二天开展的单绳技术(SRT)体验现场,教练正在进行理论讲解和装备展示,让孩子们对单绳技术(SRT)的安全性、核心要领和装备的穿戴有初步了解。孩子们认真听着,纷纷跟着老师检查好装备,做好热身运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逐步熟悉各种装备的运用、分步练习各个操作流程后,在教练的保护下,小学员们便身着“盔甲”准备上场“作战”了。在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孩子们接二连三的去尝试、体验,大家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成功登顶的惊呼声在洞穴内久久回荡。

合影 郑孟庭摄

合影 郑孟庭摄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SRT,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毅力的项目,因为我们要克服内心的恐惧,登顶之后再滑下来,我们之前是没有体验过这种刺激、惊险、有趣的项目,在遇到这样一个有挑战的项目时,我心里面的想法是一定要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挑战,这次研学真的非常有意义,不光磨练了我的心智,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学员任可馨在体验了单绳技术(SRT)项目后感叹自己在绥阳的“第一次”洞穴体验,非常有意义。

  近年来,绥阳县坚持“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研学+”为核心,全面整合教育、旅游、文化等资源,开发设有地质科普、探险运动、自然教育、诗歌文化等70余门研学课程,推出6条精品路线,打造了12个重点研学基地。以研学实践合作为基础,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等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在劳动教育基地授牌艺术创作基地,先后承接省内外研学旅行青少年40余万人次。

  接下来,绥阳县将持续发挥绥阳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国大中小学生来绥休闲度假、康养体验、亲子研学、社会实践为着力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绥阳诗歌文化,助推学旅、文旅、体旅、康旅、农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以文促旅、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推动大中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发展,为绥阳县创建“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目的地、全国大学生文艺创作实践基地、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绥阳知名度和美誉度。(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