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9日电(张川 胡旭)水上公路、飞鸽云海、丁山田园,是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北部片区名气最大、最为深入人心的景观景点,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习水县的独特魅力。近年来,习水县以“美丽资源”发展康养产业,以康养产业反哺“美丽乡村”,围绕“康养副中心”寨坝镇为核心,习水县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以绿水青山赋能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绿水青山成就“康养经济”

  秋分时节,暑意渐渐散去,走进寨坝镇的各个楼盘以及村居,仍然可以见到三两游人漫步在林间小道,独享这最后的避暑时光。“每年避暑,我们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批度假游客,因为这两个时段人少、空气好、负氧离子高。”重庆游客宋大哥对于康养有着独到见解,明年准备在寨坝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避暑房,一年四季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飞鸽迎客松。 刘廷明 摄

  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习水县北部,地处黔川渝交界的“金三角”腹地,东面、北面与重庆市綦江区、江津区接壤,度假区覆盖坭坝、寨坝、大坡、三岔河、仙源、双龙6个乡镇,总规划面积 800k㎡。近年来,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气候和交通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的生产和就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使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今年的避暑旅游需求非常旺盛,这两个月我们的房间每天都爆满,毛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这些都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避暑游客的慢慢散去,这两天寨坝镇友谊村毓秀山庄老板娘汪小琴正在收整封存房间用品,以备迎接明年夏天避暑游客的再次到来。

  与习水毗邻的重庆市被称为“中国火炉”,避暑需求旺盛,居民整体出游意愿达 82.1%,而习水拥有丰富的“凉资源”,避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自2012年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以来,6个乡镇先后招商引进旅游康养度假地产项目29个,投资119.56亿元,建成康养度假地产200万㎡;随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度假区被打造建设成了重庆人的避暑后花园,夏季常住度假游客可达30万人。

  大坡镇《日出迎松》。何峰 摄

  “度假区在景区开发建设中,严格遵循不挖山、不砍树、不填湖的原则,依山就势发展建设避暑康养旅游产业,推进度假地产项目落地,实现房在山中、房在林中、林中有房、房中有林。”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加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度假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先后被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协会授予“亚洲可持续生态景观奖”,中国生态学学会授予“中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中国旅协授予“最美生态度假胜地”称号。

  绿水青山赋能 生态产业双赢

  金秋时节,走进寨坝镇丁山坝福星村,田野间稻香四溢,秋风拂过层层金色稻浪,农机手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随着“轰隆隆”的响声,稻谷卷入收割机里一次性完成了收割、脱粒,一片繁忙景象。“今年我流转了8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耕种、收割,因为大米质量好,销路一点也不愁,有时候甚至供不应求。”寨坝镇水稻种植大户袁洪起介绍,自己种植的是绿色无公害大米,很多都被来此度假的游客订购了,每斤价格4元,预计今年毛收入可达到100多万元。

  寨坝镇《两路全景》。何峰 摄

  据了解,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之初,域内所有乡镇均为纯农业乡镇,产业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元,贫困人口达5.1万人,是当时贵州省最出名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为此,度假区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生态为核心、文化为特色、度假为依托、农业为支撑的原则,打造集康养避暑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主的新业态。“稻田+生态鱼”“稻田+鸭”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目前,度假区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6家,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到4505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 亿元;带动成立乡镇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113家,实现黔北麻羊、生态岩蜂蜜、丁山稻米、古树茶、红稗、方竹笋、杨梅等农特产品销售1.8亿元,利益联结脱贫户2833户10750人,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度假区还依托农旅产业激活酒店、民宿、餐饮、商超、电商物流、中介服务、装饰装修等让第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就近转产、转业4000余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50元,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