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0日电(宋良芳)盛夏时节,行驶在贵州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的道路上,恍若置身青色飘带中,看着点缀其中错落有致、花团锦簇的乡村文化小院、墙上醒目的村规民约以及石头上描绘的文明标语,闻声前行,群众们在跳钱杆舞的景象映入眼帘,宛如走进了一幅村美、民富的现代化新农村画卷,能有这样一幅美丽画卷,离不开“绘卷执笔人”。

  近年来,习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断优化文明实践阵地,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文明实践示范点,坭坝乡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其中之一。在推进示范点建设过程中,坭坝乡南天门村因地制宜以“乡村文化大院”为主题,充分发挥村民力量,让村民执“笔”,实现一户一景、一组一貌,共同描绘新时代乡村好光景。

习水县坭坝乡南天门村全景。习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供图

  铺生态原色之“纸” 绘生态宜居之图  

  南天门村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栽种上各种花草、蔬菜、果树,村民们用竹子编制栅栏和簸箕,写上各色标语装饰自家小院和村里公共区域,不仅扮靓了庭院面貌,更提升了乡村颜值。

  “村里的文化墙、依山傍水景观区、示范小院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干的,各具特色,以前不懂得变废为宝、利用原生态设计景观,在县里的志愿者和包组干部的指导下,大家都被启发了,开始给村里‘梳妆打扮’,这才有了现在的‘乡村文化大院’。”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万飞说。     

  自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村民们便自主成立了“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不仅开展美化环境文明实践活动,还定期举行院坝评选活动。按照“门前三包”模式,积极发动村民自行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生活垃圾,集中整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推广卫生厕所,切实维护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在山水田园间蹚出一条“幸福路”。

  磨文化基石之“砚” 绘文明和谐之图

  站在南天门村,抬头看屋舍,转头见文明,“和为贵”“天道酬勤”、儒家“五常”、村规民约、文明礼仪等宣传内容雕刻在石头上,用颜料描绘,让人眼前一亮。

  不仅描绘标语,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动员和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活动阵地从无到有、文化活动由简至丰,村里建设7个文化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农民故事会、文艺汇演等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大情小事共管共治,文明乡风共促共进。

  “现在,一到傍晚,大家都要到文明实践点院落里跳跳舞、下下棋、听红色故事。”村干部回忆起当初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过程,起初以为示范点的建设推动很有难度,没想到村民积极性很高,个个出钱出力,行动力强,群众自发捐资2万余元、物品200多件,600余村民投工1000多天工时,实现了文化阵地群众参与、共建共享。

  研志愿品牌之“墨” 绘经济发展之图

  “大嬢,我们志愿队又来给你掰包谷了。”每逢丰收时节,南天门村总能看见一群身着“红马甲”背着背篓的志愿者在田地间打稻谷、掰包谷、收豆角……

  长期以来,南天门村在家务农的大多是老人家,土地不种就荒了,种又缺乏劳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了解情况后与村民商议成立“粮满仓”志愿服务品牌,由村里富有劳动力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组建志愿队,帮有需要的村民完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利用社会公益力量,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对外销售、助农结对、企业采捐等服务。不仅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邻里关系。     

  “以前担心没劳力不敢种,现在大家高高兴兴的互帮互助,真的要感谢实践点的这些方式方法啊!”截至目前,“粮满仓”志愿服务品牌已成立了6年,成了村民们称赞的乡间志愿服务队。

  如今,行走在南天门村的阡陌中,一幅幅生态美景渐次展开,一曲曲文明之歌接续传唱,共同开启了美丽乡村的新篇章。未来,南天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将继续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文明的乡风成为最靓丽的文化符号,写好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