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率先实施村庄规划“一图一表一说明”,到全面推进村庄建设“七改一增两处理”;从黔北民居“七要素”全覆盖,到村庄治理“寨管家”“红白理事会”全覆盖;从村民自发唱响花灯戏《十谢共产党》,到“有个地方叫湄潭,美得天然小江南”的悦耳传唱……空气清新,山水如画的湄潭县,一直是贵州省遵义市出经验、出示范、出典型的地方。

  无论是平日里,还是周末时,湄潭县的美景美食都是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尤其是掩映于黔山秀水里的一座座村庄,不仅是一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而且也是全国各地许多县(区、市)同志纷纷前来的取经学习地。“来湄潭当一个幸福的农民!”如今早已不只是一句宣传广告语,而成为不少人内心憧憬与向往的现实写照。

  一

  昨天的黔北,聚焦乡村民居,以“四在农家”为抓手,让遵义美丽乡村声名远播,旧貌换新颜。

  今天的黔北,积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为抓手,正在持续深化乡村建设,着力从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全力促进民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特别是持续20年推进黔北民居建设以来,湄潭县已累计建成黔北民居10万余栋,农村居住条件改善率达98%以上,逐步实现“家家户户可看、村村寨寨可看、全域处处可看”的美好愿景。

  打开手机的高德导航,输入“户晓”二字,湄潭户晓民宿排在搜索第一位。“每一处都有想拍照的冲动,露台非常漂亮。”“很文艺清新的一处民宿,房间宽敞,干净整洁,布局合理。”等好评不断。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村偏岩塘组的户晓民宿。老板张晓正在和游客交流,商议周末包场全部房间的事宜。

  说起黔北民居变民宿,张晓有说不完的话。她说,2017年9月,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从会上了解到家乡湄潭的巨大变化,因此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新石村村民邹建红的黔北民居坐落于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的鱼泉街道偏岩塘一隅。张晓和她的团队多方考察后,计划选择邹建红的黔北民居,投资改建为乡村民宿。

  “就这样,我们先后投入279万元租用农民空置民房打造成高端民宿,并办理了湄潭县第一本《农村宅基地经营权证》,户晓民宿成为湄潭县第一栋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黔北民居变民宿的房屋,为全县民宿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张晓说,除了让黔北民居的房主每年都有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外,还积极带动该村多名村民就业。如今,到户晓民宿来一年入住5次以上的游客占20%左右。

  山抹微云,翠林绿屏。在水之湄,溪似翡翠……湄潭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持续吸引着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不断传播的美誉、涌来的人流,也让该县鱼泉街道偏岩塘成了乡村民宿日渐发展的集中地。截至目前,当地已发展二十余家的乡村民宿。户晓民宿随着“回头客”的不断增多,还租赁了周边民众邹礼星的闲置空房,并改建成两室两厅的特色套房,帮助民众每年稳定增加财产性收入超万元。

  据了解,湄潭是“云贵小江南”,森林覆盖率66.1%,平均气温15.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9.7%。这里有鱼肥水美的十里桃花江、风光旖旎的百里湄江画廊、碧波荡漾的60万亩生态茶园、独具特色的天下第一壶、匠心独具的10万栋黔北民居等等美景,还有交相辉映的红色文化、浙大西迁文化、茶文化,旅游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二

  再把视线聚焦到拥有大溪沟湿地、多级水体的兴隆镇梁桥村。这里的民众也不断享受到民居变民宿带来的红利。

  “我们的大溪沟民宿馆从去年开始营业的,目前来的都是‘回头客’居多”。村民郑继贤告诉记者,租赁民众的闲置房屋后,投入近100多万元改建15间房的乡村民宿,不仅配置了独立的卫生间,还有现代化的厨房。目前,还计划扩建一间能容纳30人同时就餐的房间,并配置话筒、音响等设施,更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村民朱应喜也是民居变民宿的受益者。他们家位于大溪湿地三四级水体区域,他给自己的农家取名为“湖畔人家”,并打出了梁桥生态鱼、特色农家菜的招牌。

  “前一段时间一名广东来的游客刚住满三个月走了,另一名从重庆来避暑的游客就把房间续上了,新游客也打算住好几月。”朱应喜笑着说,虽然我家的房间不多,但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是住满的。一个月1500元房租,到现在已挣了1.8万元。

  目前,朱应喜的儿子朱洋洋也从外面打工回到家里,一边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各类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水平,一边安心打理湖畔人家的乡村民宿。他们一家人计划好好把空房全部启用起来,并研究适时推出更多招牌特色菜,让前来休闲的游客住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玩得更舒心。

  民众发展乡村民宿的坚定信心决心,来自于当地党委政府用心用情的工作。“我们将紧紧围绕自身的水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打造全镇的乡村民宿示范带。”兴隆镇党委书记梁晓进对此充满信心 。

  他认为,大溪沟湿地是兴隆镇的一块宝藏,不仅有一二三四五级落差水体,还有天然游泳池,近8亩的自然平地水体,是一个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我们因地制宜保护好生态环境,坚持科学规划为引领,扎实做好相关村庄规划,并计划在不同区域间,增加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娱乐项目等,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基本需求。全镇128间闲置房屋资源,预计有50间左右可转化为以民众为主体的乡村特色民宿。

  “庭院美、自己干,村寨美、大家干,田园美、能人干,全县美、齐心干。”遵循这一理念,湄潭县在推进民居变民宿的实践中,各地充分依靠民众、发动民众,不断整合资源力量,优化利益联结,全力打造贵州最美乡村和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县。

  目前,全县根据县内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村庄条件等,出台民宿发展路线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并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谋划建设水美乡村民宿带(群),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精品民宿集群。

  三

  湄潭作为典型农业县,重点难点在农村,潜力后劲也在农村。现在酷暑难耐,民居变民宿不仅应时应景,而且也是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

  目前,鱼泉街道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动民众力量,整合闲置农房及劳动力资源,打造了集特色美食、文化创意、田园观光、亲子研学、红色教育、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互动式、沉浸式“三产融合”农旅小镇。今年开业首月吸引游客5.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6.2万元,带动民众和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16万元、5万元。

  让沉睡资源唤醒,有效盘活农村农房、山林、土地、森林等资源。湄潭县充分发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平台优势,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工作,结合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谋划建设水美乡村民宿带(群),积极引导农户自主经营或入股分红,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参与乡村经营,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

  此外,还将深入开展“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全面建立现代化茶园管护、销售体系,带动814户茶农亩均增收900元以上。同时,通过“双培养”“雁归兴湄”等工程,大力实施“百村万名‘新农人’”计划,培养市县两级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后备人才700余名,培育懂技术、爱乡村、善经营的“新农人”221名,着力解决劳动力缺乏及年轻人不懂农业、不会农业问题。

  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告诉记者,为实现农村资源资产效益最大化、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围绕建设中国乡村休闲游首选地,逐步推动黔北民居变民宿,实现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规划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216个,培育3A级以上景区9个、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民宿(含乡村宾馆)127家,荣获“全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乡村休闲游首选地”等称号,兴隆镇龙凤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鱼泉街道金桥村拟入选第五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不断传播的名声与持续关注的积淀,为湄潭县带来了许多赞誉,也让黔北民居成为遵义乡村极有“含金量”的代名词。

  如今与时俱进的黔北民居,步入乡村特色民宿的“新赛道”,将持续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注重多业融合提升发展质量。坚持“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发展理念,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推广宣传力度,大力推进“精品民宿+”,突出独特的文化审美和乡情乡趣,形成一批以文化、娱乐、节庆活动为主题,与景区旅游、文化体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的精品化民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湄潭民宿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核心卖点,加快建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五彩斑斓的中国乡村休闲游首选地。

  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改革优势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全县37.21万农民全部认定宅基地资格权,并鼓励村集体或农户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乡村民宿、创意办公、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进国有平台企业、城市经营主体采取“农房入股、市民投资、平台运营”模式流转闲置农房打造高端乡村民宿,不断盘活闲置黔北民居,答好“康养到贵州”的湄潭答卷。( 李培松)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