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共谋振兴。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广东东莞市“长安组团”(长安镇、大岭山镇、高埗镇、石龙镇)结对帮扶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开展帮扶以来,“长安组团”严格按照中央东西部协作工作要求,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抓手,开启“一组团带六村”东西部协作新模式,全力帮扶该县中界镇中界社区、孙家社区、罗家寨村、石柱村、心齐村和皂角水村,形成双方人才互动、资源互通、信息互享、能力互促帮扶格局。

  如今,走进中界镇,“一组团带六村”帮扶稳步推进,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党建引导,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阳光雨”是东莞市的党建品牌,意为“阳光雨露、幸福你我”。

  今年,中界镇‘搬’来东莞‘阳光雨’党建经验,在帮扶村打造‘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旨在借鉴东莞党建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党建工作样板,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我们以‘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保民生’主线,构建‘组织管理、党内关爱、交流平台、先锋阵地’等四大服务功能,依托‘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重要阵地,把党建的‘温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热度’,探索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中界镇党委书记黄进介绍,东莞“阳光雨”党建不仅推动石柱村实现“党组织+党群服务阵地”双设置、双强化,还带动村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建成果。

  今年7月,中界镇投入10万元东西部帮扶资金,完善石柱村“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基础设施。“现在服务中心已可以投入使用了,我们将依托阳光雨莞铜党群服务中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石柱村包村工作组组长杜政雄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阳光雨党建平台,筹备了留守儿童之家、老年活动室,建立留守儿童与在外亲人交流平台等,精准高效服务强化党群交流,营造出浓厚温馨的‘大家庭’氛围,村民普遍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归属感。”石柱村支部书记田长红说。

  黄进表示,接下来,中界镇党委将以石柱村“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示范,强化其余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实施“党建+”工程,推进活动载体共建等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织密基层党建工作网,努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取得新突破。

  项目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今年初,在中界镇孙家社区、石柱村产业园区内,东莞市“长安组团”结对帮扶所修建的产业大棚、机耕产业路和太阳能路灯、空心李提质增效等项目均竣工投用。

  该县官舟镇黄龙村村民龙智勇第一时间到石柱村租了14亩大棚发展羊肚菌。“大棚刚租过来就抢抓时节,种了14亩西瓜,毛收入近10万元,后来又种一季蔬菜,今年干旱,大棚蔬菜很抢手,也让自己有了上万元的收益。”龙智勇的家属冉玉婵高兴地说,西瓜和蔬菜的收益完全能支付大棚租金,羊肚菌的收益就是纯利润了。

  冉玉婵告诉记者,老两口在官舟镇种植羊肚菌已10多年,石柱村大棚基地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接下来将会把产业中心全部移到石柱村来。

  除了本地村民租赁,在东莞市挂职沿河县委常委、副县长聂开贵的帮助下,石柱村还成功引进重庆市菜壳农业有限公司。

  “菜壳农业公司租赁10亩大棚,按照大棚投入资金的5%收取租金,公司种植的草莓、水果番茄等水果都将采用立体栽培模式。”中界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肖玉叶介绍,基地主要由公司负责种子、技术及销售,与村合作社共同管理,获得利润20%归村合作社所有。

  孙家社区居民冉茂才告诉记者,年初,看到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己便承包了2个大棚发展蔬菜产业。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核心,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进一步放大帮扶资金效益,中界与东莞市“长安组团”围绕园区共建、招商引资、扶贫车间建设等,多渠道推进产业合作和产销对接。

  据悉,自帮扶以来,中界镇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20个,投入协作资金410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8个投资2707万多元,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资1397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同时,村民利用土地流转实现“双笔收入”,达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

  “我们还通过东莞与中界线上线下交易,设立展示展销窗口,搭建农业企业交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放大产业辐射带动效应,全力推动‘黔货出山’。”中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喜说。

  人才助力,增强乡村振兴底气

  坚持把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干部交流、人才援助。两地均把人才交流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干部人才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

  2021年8月,中界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晓伟到东莞长安镇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外出了几个月,我看到了也学到了东莞的很多先进经验和做法,自己的综合能力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会把我学到的好经验、好方法,全部用到工作实践中,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杨晓伟说。

  除了走出去,开展帮扶以来,东莞市“长安组团”累计选派三批13名专业技术骨干(含教师、农技人员)到中界挂职帮扶1个月以上,开展人才援助。

  “他们手把手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传授到位,带动提升行业能力,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经验共享,培训致富带头人,带领中界六个村发展产业,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王喜说。

  2021年5月,东莞市高埗镇教育管理中心担任镇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张明勇主动报名,到中界镇中心完小挂任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少先队工作。

  捐赠物质、发放爱心助学金等等,张明勇基于学校情况和所在岗位的实际,把东莞的优质教学以及他熟悉的德育管理、少先队等工作经验完全融入到帮扶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东西部教育帮扶。

  县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永强介绍,沿河还建立挂职干部工作报告制度、“五个一”活动制度(至少参与挂职单位一项重点工作、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开展一次座谈交心、建立一个帮扶关系、提交一篇工作总结)和考核鉴定制度,促使帮扶干部尽快融入工作,踏实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成效。

  强化治理,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021年以来,莞铜协作帮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霜降时节,秋色斑斓。走进中界镇孙家社区,植物开始变成红黄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中,像一片燃烧的红霞,与鳞次栉比的小民居构成了和谐美丽的乡村图景。

  走在村道,随处可见趣味墙绘、整洁道路,呈现出一幅村美、景美、民和的乡村画卷,社区环境“颜值”和“气质”直线上升,主要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去年开始,东莞帮扶沿河,在村里投入450万余元协作资金,新增垃圾亭9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群众居住条件更加优美舒适。”孙家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龙智说。

  “开启‘一组团带六村’新模式以来,‘长安组团’在中界镇6个村新建垃圾亭80个、购置垃圾桶4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30盏,修建了污水排洪沟,各村村容村貌显著提升,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肖玉叶介绍,罗家寨村、中界社区、孙家社区还建立“党支部+网格+农户”治理管理体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现代化乡村。

  中界镇利用东莞市统战系统捐赠的10000余册农技图书和长安组团专项财政帮扶资金9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95万元,推动中界镇文化站、乡村阅览室、幸福美丽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界镇切实发挥老干部、村民代表、积极分子和乡贤能人等力量,用好用活“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疫情防控以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工作,台账化、清单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我们将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机会,找准自身发展优势,与‘长安组团’的优势有机结合,用足用好帮扶资源,加快推进协作项目建设,创新推动协作工作落地落实,助力乡村振兴。”沿河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开余表示。

  莞沿一家亲,携手共发展。如今,东莞“长安组团”和沿河跨山海之遥,在东西部协作东风吹拂下,两地协作正向纵深发展、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稳步前行。(肖咏)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