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8日电(杨再成 朱志伟 罗园园)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祐溪街道白果村,曾经发展落后,交通闭塞,不管是到淇滩、甘溪、还是县城,都要走几个小时,即便有好东西也卖不出钱,被周边村寨的人称为“死角”。

  2013年,该村群众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主动求变,采取股份发展模式成立白果村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群众以资金或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共计筹集资金186万元,抱团发展柚子、花椒等产业1000多亩。如今快8年了,该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该村。汽车驶离国道211,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白果村,只见村子里经过拓宽的硬化路不时就有一个岔路口出现,并随着山势盘绕,或上或下,像玉带,像长龙。

  同行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杨正飞告诉记者,白果村的道路交通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产业硬化路总里程12公里。基本是产业发展到哪里,配套公路就修到哪里,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成本。不管是到基地务工,还是游客体验采摘都十分便捷。

  “我们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村支‘两委’以集体资产、资源为依托,领办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正飞说,村合作社最初是217户入股,现在增加到256户,村里核定所有产业按照1000股计算,现金入股原始股每股按2000元计算。土地入股按户计算,占多少算多少。同时规定每户入股最多不能超过100股。目前全村农户资金入股占70%左右,土地入股占20%左右,村集体入股占10%,全村农户入股率已达到100%。

  沿着盘山公路,很快就进入了一片山势陡峭的柚子林,10多个群众正在基地里锄草追肥,该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也在基地里给大家讲解果园管护知识。

  正在劳作的71岁村民黄秀英告诉记者,由于当年经济困难,自家只买了一股。果园办起来后,自己经常都在果园务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这七八年来,最初入股的本金早就翻倍找回来了。

  “如果没有柚子、花椒这些产业,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就没有务工之处,除了盼望儿女给点零用钱,收入根本谈不上,生活肯定赶不上现在。” 黄秀英说。

  由于看好这样的发展模式和柚子、花椒的市场前景,村民罗竹华家则顶格买了100股。“虽然我们的股金还没找回来,但是现在有500亩花椒和620亩柚子进入盛产期,从2020年起就有分红。” 罗竹华说这些年自己也一直在基地务工,而且村里的柚子长势很好,每年的柚子特别受顾客青睐,吸引了大量顾客到基地采摘,自己对这样的“抱团”模式充满信心。

  “现在全村人既是基地的工人,又是合作社的股东,所以大家对产业的发展非常尽心。”基地管理人杨超说,柚子哪里受损了,哪里有病虫害了,只要群众发现了都会及时说。

  由于大家都尽心尽力,果园的管护非常到位,近几年柚子、花椒的毛收入大概在80万元左右,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我们合作社群众入股资金是186万元,但是这些年我们的劳务支出是320多万元。”白果村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监事长杨再顺翻开劳务工资发放清册说,今年3至5月发放劳务费15万余元,6至9月已造册18万余元。

  他说产业发展最大的的赢家就是中老年群众,因为产业发展得好,村子里大多数中老年人凭借勤劳的双手仍然“经济独立”,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白果村在“抱团”兴产业过程中,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这些年该村发挥村支“两委”组织、资源等优势,结合政策,主动编制申报项目、帮助吸纳资金进入合作社,先后成功争取项目资金210万元,不仅扩大了花椒、柚子产业规模。还发展了龙脑樟200亩,建成年出栏生猪2400头养猪场一个和3万羽生态鸡养殖场一个,群众的“抱团”增收路越走越宽。

  “我们产业发展所得利润的65%用于资金入股分红,25%用于土地入股分红,10%作为村集体经济。由于发展势头好,今年每股的转让费已经涨到10000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30万元。”杨正飞说,白果村集体经济从‘身无分文’到小有家底,是“抱团”走出了一条群众与村集体的“双赢”之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