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妈防火团跳消费操

  老妈妈防火团跳消费操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5日电 (宋安念 车逢路 潘妍宇)“消防安全很重要,防火知识要牢记。打火机要放好,莫让小孩拿到了。”在旺家社区广场上,老妈妈消防宣传队正在排练消防宣传舞蹈,大家欢歌热舞,笑容灿烂。

  旺家花园安置点是最具代表性的安置点之一,地处万山区丹都街道,占地663亩,总建筑面积109.7万㎡,共安置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困难群众4029户17963人,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为主的搬迁社区,其中少数民族有13931人,占总人口的78%以上。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特色搬迁社区,旺家社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员、特殊家庭、弱势群体交错。由于民族结构、文化程度、生活习俗的不同,导致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复杂、敏感,刚开始的时候给社区的治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旺家社区积极构建了社会互动、民族交往、文化适应的促进机制,建设了一个120㎡的民族之家、一个4000㎡的民族文化广场、一条长60米的民族文化长廊。成立了民族艺术花灯队、民族红歌艺术团等,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旺家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文耀如是说。

社区居民在长廊里游玩

  社区居民在长廊里游玩

  社区积极开展文化表演、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加深感情,实现各民族情感共鸣,增强了群众对“新家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确保社区各民族团结进步及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社区经常开展活动,传统节日都大家在一起非常热闹,端午、中秋的时候我们都包粽子、包饺子、打粑粑,大家在一起都很开心。”旺家社区居民凃当玉开心地说道。

社区文化广场

  社区文化广场

  除此之外,社区还建立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之家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活动阵地,重点聚焦感恩教育,民族传承等主题展开宣讲。因地制宜在安置点融入民族文化符号,建设“乡愁馆”,讲好易地扶贫搬迁故事。打造“民族之家”特色服务平台,引导少数民族妇女同志通过制作少数民族手工饰品促进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旺家社区居民许平告诉记者,“自从开了这个手工艺工作室,我们的花都陆陆续续卖出去了,收入也增加了,现在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有三十多人了,他们跟我一样都是宝妈,都能把毛线变成一个工艺品,又能变成钱,真的很好。”

  民族团结无小事,枝繁叶茂总关情。旺家社区始终以民族团结为导向全力做好各民族群众服务工作,促进大团结大融合,实现融洽和睦、团结和谐,让各族群众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在城市安新家、乐新业、圆新梦。

  位于谢桥街道的牙溪村是一个传统侗族古村落,近年来,牙溪生态农场立足当地优势生态资源,以东西部帮扶协作为契机,在保留其原有民居样貌和侗族特色的前提下,打造了包含乡村旅游精品客栈群、侗族文化体验和亲子主题休闲农场为主的乡村休闲精品旅游生态农场,让当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牙溪农场大景图  肖浩摄

  牙溪农场大景图 肖浩摄

  “我原来一直是在外地打工,后来牙溪生态农场建成了以后,我就回来上班,每个月有四千多块的工资,还可以照顾到家里面,我感觉在这里上班非常不错。”牙溪村村民张挺说道。

  近年来,万山区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争取省、市民宗委在资金、项目上予以万山特色优势产业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倾斜,进一步培育发展特色民族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品牌效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使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持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通过“强化宣传,培育特色,示范带动”的方式,唱响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旋律,打造了“创建+特色村寨旅游、民族之家、民族文化”等万山区民族团结进步特色品牌。”万山区民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东海介绍,下一步,万山区将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万山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转型之城•美丽万山”的发展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