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恋人间的深情表白,是婚礼上的浪漫祝福,是一生最浪漫的事。2021年8月,南海之滨的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的教师林德星和妻子孙巧贤,把这份浪漫化作“执子之手的支教山海情”,他们来到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开始了一年的支教。

倾心融入江口县教育——家访路上

  倾心融入江口县教育——家访路上

  倾心融入江口县教育

  2021年,东莞市大朗镇组团帮扶江口县,选派优秀教师赴江口支教,为江口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孙巧贤听到这个消息后,为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帮扶政策,说服同是优秀教师的丈夫林德星,申请共同赴江口支教。

  孙巧贤,东莞市第一批语文教学能手,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语文科组长,大朗镇语文学科带头人,黄更祥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暑假读一本好书“先进个人”。林德星,大朗镇第一批体育教学能手,王方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连续20年被评为大朗镇篮球优秀教练,编写大朗镇宏育学校花样跳绳教科书,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贰等奖”。

  作为初次离乡别井到千里之外支教的老师,面对陌生的一切,夫妻俩内心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感,为不负使命尽快适应新的角色,他们打好“望、闻、问、切”组合拳,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江口县的教育。

  每逢周末,在江口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梵瑞社区,都能看见林德星家访的身影。“这些孩子从大山上搬迁下来,他们性格内敛、缺乏自信,尤其需要老师给予关爱!”林德星说。通过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他和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们慢慢有自信了。

  孙巧贤随江口一小教师走进各乡镇,去感受脱贫攻坚成果,了解乡镇学校基本现状,茶余饭后,常与居民攀谈,了解江口县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和生活状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老师们请教。同时,她通过师生交流,深入课堂,参加会议讨论等多渠道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充实了她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她的支教工作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夫妻二人摸清校情后制定帮扶计划,让帮扶落在点上、落在根上。

示范引领齐心育桃李——送教下乡

  示范引领齐心育桃李——送教下乡

  示范引领齐心育桃李

  林德星、孙巧贤通过专业示范引领、优化教学方法、创建特色课堂等,帮助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调资源,为江口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林德星任江口县凯德民族学校副校长,他不仅组建了男女篮球队和花样跳绳队,还开展“5+2”课后体育课堂,扎实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每天下午放学后,林德星都在体育馆准时出现,开展“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指导孩子们进行各项体育项目训练,在他的影响下,现在学生们身体素质越来越好,性格也开朗起来。

  孙巧贤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东学西渐”,她以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的学校管理为例,为全体教师开展讲座,阐述完善的层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她十分关注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牵线东西部线上线下教学研讨,组织了“‘南粤优师’守正创新,品质课堂名家名师公益教学观摩研讨会”“大朗镇‘双减’政策下整本书阅读教研会”等两次与东莞联手的教研活动。

  她经常听老师们的常规课,对课堂教学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提出改进方案,根据课堂需要设计教研公开课和讲座内容,做到对症下药。她十分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时常走进他们的课堂,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技能,经她指导的老师在市县优质课评比中皆获“一等奖”。

  孙巧贤不仅全力提升江口一小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把优质课送到凯德民族学校和桃映、怒溪等乡镇中心完小。一年来,夫妻二人通过讲座、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给江口县的老师带来了东部地区新理念的课堂视野,惠及师生家长3000余人次。

“软硬”兼施筑牢山海情_东莞援建学生宿舍楼

  “软硬”兼施筑牢山海情_东莞援建学生宿舍楼

  “软硬”兼施筑牢山海情

  林德星、孙巧贤夫妻二人除了在教育教学上发挥先锋引领作用,还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为受援校争取资助,协助解决学校硬件困难。

  2021年秋季学期,孙巧贤对接东莞市大朗慈善会筹集5.68万元资助金,解决了江口一小网络设备困难问题,还完善了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2022年春季学期,她希望江口一小的学生们也能像东莞的孩子一样在“六一”得到一份温馨的礼物,过一个难忘的儿童节。她与大朗镇中心小学策划了“中心一小手拉手,共结协作帮扶情”主题活动,给江口县2580名学生每人赠送一份礼物,并捐赠课外读物1800册,价值4.2万余元,她动员爱心家长、老师16人筹集1.5万元资助15名特困生。

  林德星对接东莞市大朗镇宏育学校捐赠价值1万元的体育器材给凯德民族学校,同时,他还组织东莞一中的同学捐赠2.68万元给凯德民族学校、凯德街道大冲幼儿园和太平镇凯文幼儿园师生。

  最让林德星欣慰的是:他所支教的凯德民族学校得到了来自东莞960万元的东西部项目资金,建设学生宿舍3334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子女的学习生活条件。

  为期一年的支教结束了,夫妻二人千里奔赴,克服家庭重重困难,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处处垂范,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东西部教育协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梵净山脚下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莞铜两地协作带来的教育红利。

  夫妻倾情支教路,他乡耕耘桃李红,从此他乡是故乡……(郭宗奇 杨彦云)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