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18日电(程凯 王众 王颖)柴冲村曾经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2.99%,生产条件十分恶劣。靠着稀少又贫瘠的石缝地,谋生尚且不易,更谈不上产业发展。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玉屏县税务局驻朱家场镇柴冲村第一书记姜南的双肩上,在她的带领下,柴冲村旧貌换新颜,走上了致富快车路。

  姜南与村干部一同在活动室学习。宋开岳 摄

  支部不撤退,筑牢战斗堡垒

  2016年1月刚一进驻,姜南就到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柴冲村的村支两委平均年龄50岁以上,村干部的精力不足,眼界也有限。村党组织没有活动场所,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姜南便将“建个强有力的党支部”作为工作切入点。

  她积极协调政府部门,保障村支两委基本待遇,新建了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在原有支部基础上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支两委共4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本村委员3名。着重从优秀青年农民中培养后备力量,驻村以来,发展党员6人、预备党员6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组织村支两委外出培训学习,开展先进宣讲、志愿服务、专业帮扶等实践活动,用党建凝聚力量,帮助坚定致富发展的信心。如今,1名驻村工作队员获得省税务局嘉奖,2名村干部获评全镇优秀共产党员、3个脱贫户家庭获全县最美庭院表彰,为村子里留下了一支不撤退的党支部。返乡农妇夏志娟,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从昔日消极、涣散、不愿意主动发展的贫困户,成长为村民小组组长、村妇委会副主任。2021年7月,她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道:“我是村里的一份子,我也要为村发展出一份力。”

  产业不撤退,守住脱贫战果

  2017年,姜南引入生猪养殖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造了十余万元的收入,使柴冲村摘下了“空壳村”的帽子。村干部有了干劲,群众有了发展信心,柴冲村在一点点的变好,但姜南却不敢有片刻懈怠。当得知县里确定了将黄桃作为大力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做好功课的姜南和驻村工作队商量后,决定乘着政策的“东风”种黄桃。

  她一家一户做工作,反复动员,介绍改变种植结构的好处,算长远账、实效账。乡亲们质疑“技术怎么办?种植的钱怎么来?”她便立刻与县农业农村局进行对接,邀请了局里的专家来村里现场进行技术讲解,争取到了苗木支持和技术帮助,还建立了农业专家微信群,第一时间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村民的思想做通了,种植经费怎么办呢?她积极向镇党委领导汇报,得到了党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协调到了专项经费。

  挖坑、栽苗、覆土……黄桃种植如火如荼地展开。靠着蓬勃发展的产业,挂果的黄桃树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树”,村民收入翻番,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产业也会越做越好,日子也能越过越富裕。

  帮扶不撤退,续写振兴华章

  2021年2月25日,姜南和柴冲村的乡亲们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当听到习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姜南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2016年1月初到柴冲村,到2021年2月,在驻村的5个年头、183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亲眼见证了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同收看总结表彰大会的乡亲问姜南:“姜书记,我们都脱贫啦,你的任务也完成了,你什么时候撤啊?”她笑着说道:“我可没说要撤啊。”

  2021年4月,姜南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龙亮 摄

  2021年5月,时年56岁的她继续主动参与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任驻柴冲村第一书记。同年,她引入了一条村直达县内的公交线路,结束了全村几十年没有公共交通的历史,连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牵头搭建了“曙光·公益课堂”,为村内儿童提供课外学习环境……

  姜南,将继续带着始终如一的初心、“滚一身泥”的决心、“做一粒金子”的真心,和柴冲村的乡亲们一道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上奋进、前行、不撤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