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残肢踏平人生坎坷,一根拐杖走访千家万户,一颗爱心倾注扶弱助残。他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弱者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强,彰显了一个残疾人士的社会担当。他就是出生在万山、打拼在铜仁、关爱在贵州的贵州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杨沧贵。

  又是一个停不下来的周末。今天,杨沧贵要去学校看看正在上高三的小芬在校学习情况,然后再到80公里外的万山区大坪乡地慢村,看看小芬的家庭生活状况。几天前,一个好友告诉杨沧贵,自己曾经帮扶过的小芬,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一直很好。明年就要考大学了,现在已经开始为上大学的费用发愁,希望能够得到资助,让这位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女孩能够安心读书,用知识改变家庭命运。听了好友的讲述,杨沧贵决定周末就去小芬的学校和家里了解情况。经过一天的奔波,杨沧贵被所见所闻深深感动,他强忍着在眼眶里不停打转的泪水,当着乡村干部和帮扶人员及小芬的家人们毅然决定,承担小芬上大学的所有费用。

  杨沧贵告诉记者,小芬是他个人资助的第18位学生。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晓得山里孩子的苦。原来,今年54岁的杨沧贵,出生在万山区敖寨乡两河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住地偏僻、家中人口多、生活负担重,他读完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帮助父母耕田种地。从13岁起,就在敖寨、万山、铜仁等地“讨生活”,先后烧过木炭,卖过菜,拉过人力车,开过粉馆,做过泥水工,包过小工程。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从不气馁。因为他从小就听说“不知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这个道理。在没日没夜的奔忙中,杨沧贵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变,对家乡的情结也更加深厚。1992年,杨沧贵拿出仅有的3万块钱积蓄,为老家修建了3座水泥桥,让困扰当地多年的过河难问题从此成为历史。小桥建成通行的那天,父老乡亲们燃放鞭炮,向他的善举表示感谢。父老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微笑,让他第一次明白了奉献爱心的社会价值,更加坚定了他扶弱济困的决心和信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杨沧贵事业向好、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2007年,一场变故让他失去了左腿,成为了一名肢体残疾人。摸着空空的裤管,看着床前的轮椅,想着苦难的人生,他几近崩溃。然而,杨沧贵是个穷且愈坚、不肯服输的人。一番痛苦之后,他装上假肢、拄起拐杖、继续蹒跚前行,利用自己在长年摸爬滚打中建立起来的宝贵诚信,组织一批和自己一样比黄莲还苦的人,砌堡坎、做装修、搞建筑,只要是能挣点活路钱的事情都做。慢慢地,跟着他干的队伍从几十人逐步扩大到五百多人,生意越做越红火。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追随他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杨沧贵肩上的压力更是不断增大。他要不断地联系“事情做”,才能让跟着打拼的弟兄们“有口饭吃”。而为了确保这些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他每天都要拄着拐杖,拖着那条残腿,到施工一线指挥调度,所付出的艰辛不知道比常人要高出多少倍。每逢走的时间久了、走的路程长了,左腿截肢部位和假肢接口就会产生剧烈摩擦,创口周围就会布满很多大小不一的血泡,与假肢相踫疼痛难忍,动弹不得。而此时,杨沧贵只能瘫坐在地,扯出假肢,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包,用针头刺破血泡,涂上酒精,包上纱布,继续赶路。汗水与酒精混合“咬”在流血的伤口上,时常痛得他浑身哆嗦,喘不过气来。杨沧贵至今还深深地记得,有一次在大山里寻找水源时,腋窝在拐杖的长时间按撑中起了水泡,臂部麻木,拐杖不听使唤,他一个踉跄栽倒在地,假肢脱落,左腿截创面重重磕撞在地,万箭钻心般的疼痛让他眼冒金星,晕倒在地,大颗大颗的汗珠直往下掉。同事们边喊边掐他的人中,才让他慢慢缓和过来。看到他憔悴不堪的样子,大家心疼得直掉眼泪,准备背着他走,可他从急救包里取出酒精和药棉,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后,咬紧牙关套上假肢,一瘸一拐地艰难前行。这一次,他找到了理想的水源,为筹建梵净山矿泉水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人说,生活里的难过和失落,就是为了让我们在一场场身不由己的努力中进化出更好的自己。这话或许是对杨沧贵人生的最好诠释。在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之后,他办起了包括矿泉水、新能源、印刷包装等在内的5家经济实体,初步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他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成功,但他更知道,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没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无法去拥抱未来。他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弱者站起来、强起来。 2018年3月,杨沧贵当选为铜仁市肢残人协会主席。随后相继担任贵州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肢残人协会创业就业促进委员会主任。这些饱含信任的职务,让杨沧贵更加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每天拖着自己残疾的左腿,谈生意、搞调研、作考察、行慈善、做帮扶,进城镇、到乡村、入农家、涉山水,积极为残疾人找出路、谋发展、献爱心,一深一浅的足印镶嵌在贵州的广褒大地上。残疾人群、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福利院民等弱势群体,都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到目前,他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资金已超过300万元。

  “杨沧贵同志是贵州省肢残协会副主席,尽管他生长在铜仁万山,创业在铜仁,但他心系全省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仅在我们黔东南州,就资助和帮助了100多残疾人,受到广大残疾人的普遍尊重。”黔东南州肢残人协会主席董明这样评价道。

  “我本人从92年开始到今年已经30年,一直在做慈善事业。我本身也是个残疾人,我发现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很庞大,困难重重。希望大家都参与到助残扶残行动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幸福感,让更多的残疾人今后能面向社会、走向社会,得到更好的生活”。杨沧贵坚定地说道。

  “自古忠孝两难全,我为事业远家亲。”杨沧贵说,从13岁打拼到54岁,这40多年的坎坷曲折中,自己从未喊冤叫屈,唯有两件事情让自己终身遗憾。一件是最心疼自己的奶奶,临终前不停念叨自己的名字,可自己远在广东打工,不知道奶奶病危,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另一件是大儿子一直成绩很好,但由于自己没空陪他带他,最终成绩下滑,没能让他圆上大学梦想。说到这里,他紧盯着天花板,猛吸了几口香烟,接着告诉记者:“不过还好,在自己的企业里,我优先安排残疾人和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看到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心里踏实很多,今后我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尽量让自己不留遗憾。”正是因为这种发自肺腑的善心善举,让杨沧贵在慈善界有口皆碑,2020年,他被贵州省慈善总会评为爱心企业家。

  “杨沧贵同志作为肢体残障人士,通过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及自己不屈不挠的努力,创办了5家经济实体,并创建了梵净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助残扶残基金会,已成长为万山本土企业家。他身残志坚、帮残助残,乐于助人,是我们残障人士创业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残障人士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范。希望社会有识之士、成功人士积极投身残疾人事业,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得到关爱。”万山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杨天勇如是说。

  “惟经风雨沧桑,方觉人生珍贵。”杨沧贵的名字其实就是这句话的缩写。作为残疾人,杨沧贵打拼到现在,应该算是一名成功人士了,但他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要做强自己的经济实体,打造残疾人运输团队、残疾人销售平台、残疾人艺术团体,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创业就业。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杨晓敏 游静 肖浩)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