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5日电(文叶飞 梁瀚泽 施平)秋阳高照,在乌江之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州A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社区道路通畅、环境整洁、安宁祥乐,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文体设施摆设有序,行行绿树与各色花卉把小区装点得分外美丽,“扶贫微车间”里到处是忙碌的劳动生产场景,新市民们既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又能照顾老人小孩,脸上写满了笑意,心里更是乐不可支。

  群众办事程序简洁了,下水道不再堵了,昏暗的路灯明亮了,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了,邻里乡情更凝聚了……沿河始终坚持“红色物业暖人心,为民服务无止境”的时代宗旨,秉承“党建引领、开拓创新、用心服务、精益求精”的为民利民惠民理念,在城乡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眼下掀起了党建引领强服务、“红色物业”解民忧的争比创新热潮。

  今年4月以来,沿河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搭建安置小区红色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物业管理难点、痛点问题,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红色物业”管理模式。

  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题,沿河从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等方面,纵深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共创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让每一个安置点都有“红色管家”。  

  群众利益无小事 点滴关怀暖民心

  “崔书记,我家娃上大学需要学校出一份在校表现证明,但现在是假期,我们找不到学校领导……”8月12日早上,搬迁户张晓勇夫妇走进沿河思州A区党支部书记崔永飞的办公室,焦急地说。“坐一会,不用担心,我马上给你打学校校长电话问一下他在哪,请他安排办公室给你出个证明。”“谢谢崔书记……”

  “崔书记是我们小区业主的亲人!大家遇到问题都来找他。”张晓勇告诉记者。“群众无小事,我们每天都有17个党员干部入户了解大家的需求和遇到的难题。”崔永飞说,老年人不会交水电费、不会用电器的,我们都要教会他们。

  据悉,刚搬来的群众不适应小区生活,全靠小区党支部的党员干部“白加黑”“保姆”式服务,让搬迁群众逐渐适应了新生活。

  为全面了解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就业情况,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快速融入城市生活。2019年,思州A区率先成立小区党支部,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2019年,罗彬家四口人从该县中界镇坡脚村搬迁入住思州A区。去年,大学毕业后的他申请来社区上班,“谁家漏水了,哪家需要找工作,我都一清二楚。”25岁的罗彬现任社区党支部副支书,负责社区的党建、就业信息统计等工作。父亲罗来友也在社区做起楼栋长的工作,母亲在社区的欣藤家具公司上班,一家人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按照党建引领物业发展工作思路,把党支部建在社区物业管理上、把淬炼党员党性修养和提高服务质量贯穿到工作中来。”崔永飞说,“获得‘铜仁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更加坚定了我们永远跟党走、以党建引领促社区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思州A区正在全力探索“红色物业”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在党员群众齐参与的红色管理服务模式下,小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邻里矛盾纠纷、城市环境卫生等问题都得到明显改善。 

  邻里和谐一家亲 幸福指数节节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2019年,冉素英从该县晓景乡来到沿河思源社区带孙子,搬迁到思源社区后,邻里之间一个也不认识,社区居民来自全县22个乡镇,邻里常因方言生活习惯差异,时有发生口角、产生矛盾。

  2020年以来,思源社区作为市域社会治理创建示范点,扎实推进“多网融合、一网管理”智慧治理,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要求,把思源社区科学划分为16个网格,共56个“十联户”单元,16名网格长严格按照“八员”工作职责构建社区管理“一张网”,56名联户长在网格员的指导配合下,扎实开展“十联”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居民在居住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满意优质的服务。

  思源社区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落地生根”,除保障搬迁群众物质生活,还不断健全和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同时,网格化管理让搬迁户安心地住好房子,过好日子。

  秋光艳丽,在思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7个楼栋长正陆续走进会议室,准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人群中,杨光应提起现在的社区党支部,不禁连连称赞道:“这小区环境,就是我当年向往生活的地方,现在,社区党支部的25个党员带领大伙奔小康真攒劲!”

  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让党群服务中心热闹起来,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思源社区利用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引导小区党员群众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全面推进以点带面网格化管理,按照城镇、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区域科学规范合理设置社区网格,建立移民安置网格工作室,依法配齐配强网格员。

  如今,思源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示范创建成效明显,使“红色管家”真正发挥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重要作用。 

  当好红色管家 打造红色物业

  “邻里之间有矛盾,对社区生活和管理有意见,我们有楼栋长、业主、社区、党群议事会联席会议,大家敞开胸怀,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沿河官舟镇和舟社区党支部书记杜执乾介绍,一次,小区地下水管阻塞引发街道恶臭难闻,他四处联系公司疏通,整整三天三夜,通过专业公司大面积排查,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社区建立以来,和舟社区始终坚持党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管理协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化解物业服务难题。还注重从搬迁群众中发展党员不断完善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下足功夫编制一张“责任网”。和舟社区承载安置中寨镇、思渠镇等十个乡镇的深度贫困村的搬迁群众1191户5919人,居民楼13栋,是沿河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和舟社区党支部突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共治,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明确13名社区党员干部为责任网网格员,社区干部,驻村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各负责130户,组建义务巡逻、矛盾调处、就业指导服务队,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填补了社区治理中的“盲区”和“真空”地带。

  “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我们切实看到了变化,党组织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居民之间更和谐,大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和舟社区楼栋长杨广深有感触地说。

  当前,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和关键,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强服务”新模式,让“红色物业”更有力地破解基层管理服务难题,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