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2日电(陈顺)创业致富,他是带头人;贫困资助,他是践行人;公益赞助,他是先行人。10多年来,他向社会各领域共计捐赠15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用公益精神激励他人,兑现了他“只为后人栽花,不给后人栽刺”的人生誓言。他就是沿河通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经理杨通堂。

  回乡续写创业史

  杨通堂出生于铜仁市沿河自治县甘溪镇里户村,从小家庭贫困,对生活的艰辛认识很深。为了改变生活现状,1991年,28岁的他毅然离家到广州一园林公司务工。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挣到钱,能养家即可。

  一次,公司老板在与客户交谈中,谈到园林绿化是乡村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景很好。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园林技术学好。深受老板喜欢的他深知,虽然在公司能挣到钱,但想要挣更多钱,只有靠自己发展,只有自己发展好了,才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1997年,他辞工回家,开启了自主创业的漫漫征程。

  回到家,正值县林业局开展退耕还林,他凭借所掌握的技术当上了技术顾问,并在荒山、草场育苗,还建立了甘溪花场基地。2010年他在甘溪镇里户村租了200亩土地种植花卉,基地里种植紫薇花、桂花等200多个品种。随着顾客需求量的增加,2011年,他投入500万元注册成立沿河通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主要种植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由于他懂技术,精于管理,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所种植的花、树不但在本县有广阔的市场,还吸引务川、万山、德江等地的老板纷纷到公司进苗。随着市场相继打开,公司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38人,公司年均收入600余万元,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提及创业之初的情景,杨通堂说:“一步步走来,能坚持到今天,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信心。”

  致富不忘众乡邻

  在发展好公司的同时,他兢兢业业地做着他热心的公益事业,也正是他因为的热心,很多人才记住了他。

  2010年,对于家住甘溪镇芭蕉村的杨明明来说,是值得永生难忘的年份。这一年,他考入遵义医学院。按说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父亲有残疾,母亲多病,加上弟弟妹妹均在上学,家里根本就没有钱送他继续读书。眼看杨明明就要失学,他的父亲无奈之下,找到杨通堂哭着请求帮助,杨通堂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毅然答应资助杨明明大学毕业。于是,杨通堂每月给杨明明500至1000元的生活费,并隔三差五给杨明明打电话鼓励他好好读书,钱不是问题。在他的资助下,杨明明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于2016年考入铜仁市人民医院,成了一名内科医生。

  像这样捐助贫困学子的事,杨通堂做了很多。当提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我是农村出来的,深知没有钱的无奈,我只想尽力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把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如今,杨通堂每当接到资助的人打来电话嘘寒问暖,内心就无比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

  对贫困学生是如此,对身边有困难急需帮助的人,他更是如此。

  2017年,甘溪镇阳春村村民周朝友,患癌离世,家里人为他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无钱安葬。杨通堂得知此事后,立即叫村里人为周朝友家拉去500斤大米,并送上1000元钱,以缓解经济压力。事后,村里人对杨通堂的善举大加赞赏,一度在村里村外传为佳话。

  他帮人急难不仅表现在大事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年春节回家,只要是寨上生活困难的老人,都会得到他100至500元的爱心帮助。

  “人人都会老,对他们生活上帮助一点,我的心里很踏实。”这是杨通堂对敬老的认识,也是他敬老的生动实践。

  公益赞助美名扬

  杨通堂说:“我是一名企业经营者,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的确,他是这样做的。笔者在公司办公室看到,墙壁上挂着多面锦旗,柜子上放着数个大大小小的捐赠证书和表达感谢的牌匾,蕴藏着他质朴的爱与浓浓的情。

  据不完全统计,10多年来,他先后向县里举办的大型活动和学校举办的文体活动赞助20多万元,为贫困群众和贫困学子捐款捐物30多万元,在脱贫攻坚中,向中寨、甘溪、谯家、黑水等9个乡镇(街道)捐赠100多次花卉苗木,价值100.5万元。

  创业来,杨通堂的捐赠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他的爱心传遍城市、乡村。每一次付出,他都心甘情愿;每一次善举,都会照亮人生。

  杨通堂所经营的公司一直恪守“创新经营、诚信做事、快速优质、客户满意”的理念,践行“绿一片天地、美一方山水,建一处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宗旨,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义务植树等活动,真正让企业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他的善行、义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1年,他当选县政协委员,2016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铜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

  今年59岁的他,致富不忘来时路,反哺社会的真情正在温暖更多人。(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