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链主企业” 带动“产业齐飞”

  ——黔西南大力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

  黔西南州着力落实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布局,大力实施“产业强州”战略,深挖投资政策“富矿”,积极融入发展新赛道,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及原辅料、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负极材料、回收利用等产业,壮大“链主企业”,全力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态势。

  优势支撑 变资源为发展动力

  黔西南州现有煤矿84处,生产建设规模4365万吨,为州内462万千瓦火电装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同时拥有水电装机676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456.1万千瓦,已建成百万级风光新能源基地,规划建设新能源装机约1300万千瓦……州内电力供应拥有南方电网和地方电网两大主体,地方电网220千伏线路已覆盖州内主要工业园区,实现南方电网与地方电网互联互通。

  黔西南州将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形成了“以煤发电、以电强网、以网促产、以产带电、以电促煤”的现代化循环产业链体系,为铝及铝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产业等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黔西南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州煤电网产电价形成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积极推进两网融合,指导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和金州电力公司双方研究出台非高峰用电价格优惠及直供电的最新政策,让用电企业享受到优惠。

  地方电网优势吸引了一批锂电池正极、负极等新材料企业项目落地:振华义龙新材料公司建成三元正极材料产能4万吨、鑫茂年产14万吨锂离子正负极材料回收再利用制造基地项目、贵州新创硅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全产业链项目、贵州东岛新能源年产15万吨高端动力电池材料项目等纷纷落地……同时推动石墨化代加工生产线向负极材料一体化方向升级。

  培育龙头 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我们制定了年度减碳实施计划,通过提升回收料占比等方式,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走进义龙新材料产业园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生产设备不停运转。公司总工程师梅铭介绍,他们将三次烧结之后所生产出的黑色粉末变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热销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供给宁德时代、力神、孚能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2022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公司共建有正极材料生产线19条,带动就业1300余人。2022年成为该州首家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企业。2023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01亿元。

  截至目前,全州正极材料产能6万吨(含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回收产能)、负极材料产能12万吨。正极材料以振华为代表,石墨负极材料以新创、晖阳为代表,电池回收以鑫茂为代表,形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及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集群发展 新赛道越拓越宽

  黔西南州聚焦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同步大力发展耐磨耐火材料、钽铌金属材料产业,补齐磷酸铁锂等短板,正在加快形成集负极材料、聚合物电池、回收利用、磷酸铁锂等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聚集优势逐渐明显,新赛道越拓越宽。

  2023年,贵州鑫茂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正极材料3093.9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1亿元;贵州东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量5.4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3亿元;贵州羚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量932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

  振华、羚光、新创、晖阳、鑫茂、宏科、中浦等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入住后,黔西南州目前已实现年产6万吨正极材料、12万吨负极材料。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正极材料35万吨、负极材料45万吨的规模,预计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

  依托省内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黔西南州相关企业与省内重点企业强强联合,协同发展。其中,贵州晖阳等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深入合作,订单总量已超40万吨;贵州东岛总部与宁德时代有长期合作关系,贵州新创、贵州羚光等长期为头部企业代工,全州负极材料供应链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记者 匡奇燃)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