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13日电 (庄娟 张恒萍 记者 张伟)在“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中,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公安局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顶层设计入手,实行“一核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及时把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初始、化解在源头、稳控在当地。

  “一核多元”增强战斗合力

  望谟公安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一核多元”工作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夯实源头防控。

  横向拓展,成立专业小组。公安+综治、司法、国土、民政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村居两委等有关干部,组建成矛盾纠纷隐患化解工作小组,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清单式化解。实行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台账,实行分类预警、动态跟踪,形成“公安+N”多方联动调处模式。目前,全县共组建15个工作组、含组员210人。

  上下协调,动态排查督导。望谟县公安局、乡镇派出所形成上下协调机制,按照“一事一研判”原则,针对性研究制定具体调解方案,建立完善的滚动排查机制、动态跟踪机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排查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力求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调联动,形成调处合力。针对相对较多的婚恋纠纷、土地纠纷和经济纠纷,望谟县公安局一改过去公安介入“单打独斗”的调解方式,实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着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多元调解”解决邻里纠纷

  望谟县公安局大观派出所民警走访了解到,田某军因修建房屋搭建围墙,使得与邻居陈某亮家房屋间的过道变窄,导致陈某亮一家通行不便,双方就此结怨。调查情况后,民警立即联合综治办、司法所和村组干部共同调解,还邀请当事人亲属和村寨德高望重的老人协助。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相互礼让、互相帮助,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你这样做也不合法……”民警通过情理法相融的方式耐心调解,现场解释相关法律条款,最后田某军同意拆除部分建构筑物拓宽通道,陈某亮也同意提供相应的补偿,历时4小时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矛盾纠纷。“谢谢警察同志,以后我们家人出入方便多了。”群众陈某亮笑着谢道。

  望谟公安综合考虑村居分布、人口数量、治安情况,以社区、村(居)为单位,明确派出所民警“责任田”,落实落细“派出所民警+县公安机关下沉警力+警务辅助人员、村(居)干部、联户长、网格员、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1+3+N”机制,确保专项行动横到边、纵到底,目前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68起、化解160起,化解成功率达95.24%,累积走访8700余户,发现风险隐患52起、化解45起,化解率达86.54%。

  “警民共商”构建和谐乡村

  “多亏你们帮助,这桩拉扯了我15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真的非常感谢!”韦某和紧握着民警的手激动着道谢。

  望谟县公安局边饶派出所民警在开展走访工作时解到,外地人韦某和与边饶镇的村民韦某付存在矛盾纠纷。

  2008年8月,韦某和到边饶镇绒春村找韦某付订购木制品,预先支付2000元订金。在验收货物时,韦某和发现定制的木制品尺寸小且质量不过关,随即要求退款,而韦某付拒绝退款,两人因此产生矛盾纠纷,此后韦某和开始了长达15年的订金追讨之路。

  “韦伯伯,这事儿付大哥不占理,还得劳烦您和我们去劝劝他,把钱退还回去,把问题解决了。”民警动员韦某付的亲属一起进行劝说。

  “付大哥,您看都这么多年了,韦某和他也不容易,货物没收到,但订金还在您这儿,各退一步,把钱退回去,把心结解了,大家都宽心……”在韦某付家里,燃得旺旺的炉火旁,“警民共商”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韦某付现场将2000元现金交给韦某和。

  听民声、访民意,主动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认真排查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家庭矛盾等,以走访“拉家常”、以案释法宣讲、召开“院坝会”强化警民区商,望谟公安正确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途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快速化解,防患于未然。(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