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6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5日从贵州省民政厅获悉,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重视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弱有所扶”工作目标,持续在建立机制、健全体系、放权改革、政策创新等方面着力,不断织密筑牢困难民众救助帮扶兜底保障网。2020年以来,黔南州全州共对103万人实施救助兜底保障,支出救助资金31.4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2021年度连续荣获贵州省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在建立监测机制上,黔南州在贵州全省率先出台《黔南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形成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切实织密筑牢困难民众基本生活保障网;通过明确监测对象、扩大监测渠道、统筹帮扶措施,确保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5倍的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建立了18类特殊困难人员台账,有针对性地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进一步织密筑牢低收入人口“监测网”,实现救助帮扶“精准滴灌”。

  在健全救助体系上,黔南州印发《黔南州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等方面推动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通过明晰救助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明确保障标准,构建“三层五类”社会救助体系,相关部门研究制定47个相应配套措施,健全州、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

  在推动放权改革上,黔南州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黔南州按乡镇申请、县级审核、州级审批、省级备案程序,选择人员力量强、工作基础实、民众基础好的乡镇(街道)开展试点,以县(市)政府印发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实施。2022年黔南州全州试点乡镇(街道)21个,实现县(市)全覆盖。同时,黔南州压实村镇职责,按照村核查镇审核程序,村级以日常走访摸底、常态化风险排查、集中会议评审的形式审核确认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严格执行“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确保对象进出有依有据,甄别精准有效。集体研判后将研判结果书面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此外,黔南州还强化对试点乡镇工作的监督指导责任,杜绝“一放了之、一放到底”,以培训、指导、监管、督查方式,对试点乡镇审核确认新增或退出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一月一次抽查复核。拓宽主动发现渠道,主动、及时实施精准救助,落实长期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在强化政策创新,黔南州在贵州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做好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养老)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中残疾、罹患重病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需要人照料和照顾,导致家庭劳动力无法释放而返贫的问题。黔南州将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防贫监测“三类人员”家庭中因残疾、罹患重大疾病等导致失能半失能的成员纳入供养范围。黔南州统筹乡村振兴基层一线人员力量紧盯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防贫监测“三类人员”家庭,围绕因病因残等导致失能半失能的人员进行排查、组织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确认自理等级后发放政策告知书,确保“政策找人”落实。黔南州明确集中供养(养老)的特殊困难人员参照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支付基本生活费给服务机构,经本人获得低保金、优待抚恤金等支付后,剩余部分的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由其家庭或法定义务人按30%比例支付费用,70%由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给予保障。目前,黔南州共有247人享受该项政策,释放了247个家庭劳动力。

  在助残就业创业上,迁安周针对残疾对象自身特点,以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为目标,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举办家政服务及面点师培训、“南粤家政”与生活照护融合培训班以及其它实用技术培训等,对1312名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契机,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2022年,黔南州共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5场次,走访登记失业残疾人家庭769户,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386人,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8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64人;黔南州出台《黔南州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建设评估管理工作方案》,2022年,黔南州共投入62.5万元打造13家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2个省级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黔南州共投入65万元扶持196户残疾人自主创业户,每户3000至5000元;截至2022年10月底,黔南州全州持证残疾人数112670人,全州已就业残疾人43704人。(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