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水族民众服饰。 刘美伶 摄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水族民众服饰。 刘美伶 摄

  中新网贵州三都5月30日电 题:贵州三都:“旅游+文化”古老基因赋能老区新生活

  作者 刘美伶 周燕玲 蒲文思

  身着水族盛装,跳着铜鼓舞,体验马尾绣,执笔写水书……在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都县聚居了全中国过半数的水族人口,是水族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就是水族。

  曾经鲜为人知的水族文化,如今在革命老区三都县被盘活,为当地水族民众赋能新生活。

  来到中和镇雪花湖马尾绣小镇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水书的文创产品遍布满街,吸引众多游客购买。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雪花湖马尾绣小镇景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目前安置了1195户5745人。

  为让搬迁民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围绕“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样板”定位,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探索出了“古老水书变文创经济、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民族节庆变节日经济”的民族文化富民之路。近年来,三都县把发展民族手工技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农村妇女创办非遗手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有效带动3.6万余人实现居家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马尾绣是水族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绣技艺,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进行手工刺绣,工艺独特,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除了马尾绣外,还有水书文字也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族文化底蕴深厚,三都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就有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项。

  位于三都县水族原生态村落姑鲁寨的咕噜景区,就是以水书和产蛋崖吸引物为核心而打造的,成为展示水族文化和体验水族风情的形象窗口。

  2022年年初开园试运营以来,截至5月4日,咕噜景区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咕噜景区提级改造工程是三都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图为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展出的马尾绣绣品。 刘美伶 摄

  “2022年一季度,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和咕噜景区联动,带动参观博物馆的人次超过9万人次。”中国首个水族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馆长张长寿介绍,博物馆和景区的联动,带动了水族文化的传播,激发了游客对水族文化的热情。

  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三都县大力发展旅游,不仅将水族文化的名声越做越响,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品质由低到高。2021年,三都县接待过夜游客2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2022年1-4月,到三都的游客人均花费858.52元人民币。

  未来,三都县将继续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独一无二的水族文化遗产,着力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名城,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