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日电  题:长顺县鼓扬镇:鸣响2022年农业产业革命第一“枪”

  作者 班小飘 陈 丽

  枝头嫩芽初绽的早春,长顺县鼓扬镇鸣响了2022年农业产业革命第一“枪”,产业结构调整仍是“重头戏”,而“抢”字也成为了这个春天的关键词。

  2000余亩的红岩坝区内,工人们“抢”抓农时培育辣椒苗,一排排秧盘整齐排列在育苗大棚内,生机盎然……

  交麻村200亩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里,20余名群众正在翻地覆膜、施肥点种,“抢”种致富新希望……

  纪堵村田坎组花椒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抢”来了专家,热火朝天开展花椒春季管护技术培训……

  疫情之下忙碌依然,鼓扬镇双管齐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全镇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沃野处处春意浓。

  “铁牛闹春”成为最美风景线

  雨水过,春耕忙。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好时节,驱车行使在鼓扬境内,只见马路边、田地里、大棚中,随处可见农民辛勤忙碌的身影,耕作的农民、广袤的田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耕图。

  “今年又扩种了1500亩,种植品种上选择的是株型好、分枝多、叶片小、果顺直、产量高的长8号线椒。”站在育苗大棚前,望着长势喜人的辣椒苗,鼓扬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刘忠仁底气十足,立志要让群众通过辣椒种植“红红火火”过上好日子。

  视角转至红岩坝区,大型旋耕机、小型旋耕机、水稻育苗机等机器的轰鸣声响彻田间地头,犁地耙田、钵苗育秧井然有序进行,呈现出一幅“铁牛闹春耕”的繁忙景象,随着“铁牛”来回穿梭,裸露的新泥让原本沉睡的农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以前耕牛犁田,速度慢,而且耗时费力,现在有了这个铁家伙,45亩地只需一天就可以犁完。”鼓扬社区播结组村民班顶峯一边操控着旋耕机一边乐呵呵地说道。“政府这几年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耕道四通八达,如今干农活再也不是以往肩挑手抬的时代了。”

  怎样让农民轻松种田增收?据了解,鼓扬镇围绕长顺县农机专业合作社“1+7+N”总体部署,探索“党建+”模式,投入资金32万元,新增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巩固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同步成立专业合作社临时党支部,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氛围。同时,建立完善机耕、机播、机防、机收一体化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切实降低职业农民种地成本。

  “现在有了‘铁牛’,耕牛也随之‘下岗’了,通过农业机械化补短板,把疫情延误的春耕时间抢回来。”鼓扬镇党委书记曾德凯说道。

格道村油菜花田鸟瞰图

  格道村油菜花田鸟瞰图

  “引进走出”助力春耕备耕

  “主干高度一般保留35至40公分,一级枝保留生长1年后再进行摘心修枝,修枝时,要留斜口,斜口利水不会腐烂,有利于花椒生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理清全镇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拓宽干部产业发展视野,鼓扬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向先进地区学习,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培育特色产业,引进实用人才,为乡村振兴集聚智慧。

  “辣椒定值的时候,坑要呈十字形,这样既能避免高温时辣椒苗被薄膜烫伤又能有效保持水分……”岩上村辣椒种植培训现场,辣椒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张虎正应邀向椒农讲解栽培技术要领。他说“去年种了不到10亩,1亩净赚2600元,要知道辣椒这么好卖,去年就该多种点。今年听说镇里要扩大种植面积,我毫不犹豫先拿80亩地种上,种1亩辣椒顶种3亩玉米的收成,确实要划算很多。”鼓扬镇像刘明初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很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匮乏难题, 鼓扬镇以家庭农场和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多措并举将分散劳动力整合起来,推动更多农民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同时积极吸引乡贤人士返乡、发动本土致富能人扎根家乡,累计引进乡贤人才67名,辐射种养殖、加工、销售等领域,成功走出一条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鼓扬路径”。

  农资供得上,技术指导到位,“田保姆”、“土专家”活跃田间一线。据了解,春耕大幕拉开以来,鼓扬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按照“平台公司+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模式,采取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价格保底“五统一保”模式,有序推进全镇辣椒种植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育苗138万株,小小辣椒将摇身变为群众致富“香饽饽”。

  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鼓扬镇格道村500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山乡村野处处遍地金黄,与幽幽河水、巍巍群山一道,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无独有偶,格道村水产养殖基地里,随着饲养员饵料的投喂,成千上万条黄辣丁欢快的跃出水面。“我们的黄辣丁吃的是由肉蛆和生草混合而成的全生态饵料,营养配方更丰富,因此肉质细腻紧实,口感也更好!”格道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恒介绍说。以水为基、以水富民,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2021年格道村新增发展水产养殖10亩,共计投苗黄辣丁158000尾、花鲢10000尾、草鱼2000尾,成果打破长期无主导产业的瓶颈。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展了花卉苗木、经果林、辣椒、中蜂养殖,农家乐等产业,游客只要到了格道,不愁没玩的!”格道村党总支部书记万其勇接过话茬说道。巩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正是格道村近年来定下的发展方向。

  现如今的格道村,村居房屋敞亮洋气,屋前流水潺潺,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80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90万元,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2018全国生态文化村、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首批“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接踵而来。

  据了解,下步工作中,格道村将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让农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留住乡愁的幸福家园。(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