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两汪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踢球。李熠晨 摄

  榕江县两汪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踢球。李熠晨 摄

  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6日电 (记者 张伟)绿茵场上拼抢激烈、进球精彩,场下助威观众人山人海,身着民族服饰的啦啦队为乡亲们送来飘香的粽子、杨梅汤等特色美食……2023年端午期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的比赛现场,有着别样的节日气氛。

  烧烤商贩、挖掘机司机、建筑工人化身球员等轮番上阵,奶爸带穿着尿不湿的孩子观赛,村里奶奶自掏腰包赞助比赛……“村超”纯粹而热烈的氛围,沉浸其中方有更深感受。比赛的精彩无需赘述,而这种民间的纯粹热爱从何而来?又是什么支撑“村超”持续火热、推动这股火热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这些,是“村超”火了之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现在主业是货车司机,平时也兼职一些设计和监理工作。2022年两汪乡成立足球队,我就加入了,踢后卫。”36岁的杨军说,自己过去在外地工作,2014年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回乡工作。回来后,家乡浓厚的足球氛围,成了从小爱踢球的杨军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军带着儿子给球队加油助威。李熠晨 摄

  杨军带着儿子给球队加油助威。李熠晨 摄

  杨军感受到的浓郁足球氛围,在“村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村超”的20支队伍的球员都是各村寨的村民。球员从15岁到40多岁都有,来自各行各业,可谓全民参与。平时下班后,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在榕江县免费的足球场实战训练。

  正赛之外,为让村民球队练球,榕江县还会举办一些足球对抗赛、邀请赛。近几周,“村超”每场比赛都有数万观众,“爆点”集中在精心组织的“超级星期六”晚上,高峰时人数达到5万左右,与一场顶级职业足球赛事相当。

  榕江县有着悠久的足球传统。榕江县足协副主席赖洪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榕江足球从上世纪40年代起步,当时广西大学南迁来到榕江,先是学生踢球,然后从校园内逐步传播到百姓当中,“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是当地人非常熟悉的一句话。

  据了解榕江是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也是贵州的校园足球试点县,仅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便有14所,校园足球发展状态良好。大家热爱足球、全民参与,榕江“村超”是足球文化多年积淀后的“出圈”,也是榕江传承足球运动浓厚氛围的最好写照。

榕江县崭新的乡村儿童操场。李熠晨 摄

  榕江县崭新的乡村儿童操场。李熠晨 摄

  娃娃从小爱体育、爱足球,大人带着孩子一起练习足球、拥抱体育,这种热爱的“代际传承”和扎实的青少年基础,是大家的共同感受。端午节的比赛,杨军没上场时,就把自己上幼儿园的儿子架在脖子上,父子齐心为球队加油,孩子的笑容在体育氛围中分外灿烂。

  “我儿子4岁,在两汪乡中心幼儿园读小班。平时不出车的时候,我就带着儿子一起在家附近的空地踢足球玩,小孩子也很喜欢。”杨军说,自己对儿子也是“足球从娃娃抓起”,而除了良好的氛围外,硬件条件的改善,是孩子们更好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

  “以前幼儿园是水泥操场,和我们小时候一样,孩子们只能在泥巴底砌成的场地上活动。近来幼儿园建成了很新的操场,加上老师们带着练习,孩子们的体育运动量大多了。”杨军告诉记者。

  两汪足球队另一位队员——替补后卫陈先生,也和杨军有类似感受。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他也谈到,自己平时会教两个孩子玩足球,孩子们上的两汪乡中心幼儿园2023年建成新操场后,孩子们进行踢足球、打篮球等体育活动时更开心了,家长们也更放心了。

  大人们用心把纯粹的体育之爱传递给下一代,孩子们享受到比父辈更好的硬件条件,沐浴在良好的体育氛围里。是什么促进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孩子们就读的两汪乡中心幼儿园的变化成为“答案”之一。

  一入园,色彩鲜明、崭新平整的操场映入眼帘,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踢球玩耍、撒欢奔跑。园长吴正凯告诉记者,幼儿园以前的操场是水泥地,一下雨地面坑坑洼洼,孩子们几乎无法进行户外活动,也容易摔伤。

  解决乡村儿童运动场所有限、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一直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也为社会公益力量所关注。两汪乡中心幼儿园落成新操场,是各界聚合力、促改变的一个例子。“今年,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过来,给我们捐建了新操场。这之后,孩子们的户外运动增多了,平时的户外课我们都会在操场上进行,踢足球啊、玩游戏啊,跑啊跳啊,都很安全。”吴正凯告诉记者。

  据了解,吴正凯提到的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由美团公益联合壹基金等慈善组织发起,坐落在两汪乡中心幼儿园的这座新操场是由加入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的4060个商家共同捐建而成,也是这一公益计划在全国捐建的第540座操场。

  正如吴正凯所观察,孩子们的体育硬件条件越来越好,为榕江县的良好体育氛围打下坚实基础。得益于政府联合公益组织的努力,在贵州,类似两汪乡中心幼儿园一样的积极变化还有很多。

  在毕节,95后女生詹惠淋2017年回到家乡幼儿园工作,彼时的水泥操场既不安全、也缺运动器材,限制了户外课程的设置和孩子们的发展。2021年,在统战部门积极协调下,当地教育局联合美团公益、壹基金等社会力量,通过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联合3284个公益商家,向幼儿园捐赠了新操场。她欣喜地发现,新操场建成后,孩子们不愿意待在教室里了,只要不上课就会来到操场上参加体育活动和聊天,这也促进了孩子们语言、肢体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在六盘水,今年儿童节前夕,崭新的乡村儿童操场铺进了六盘水市钟山区南开乡中心幼儿园。田梦云老师回忆,旧操场是水泥地,摔倒很容易擦伤。出于安全考虑,跑、跳、爬、滚类的户外活动不好组织,只能做一些徒手操、球类和绳类运动。新操场建成后,幼儿园在新场地办起了游园会和美食节,孩子们撒着欢跑,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六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统战部门协调、教育系统支持下,美团“乡村儿童操场”公益计划在贵州省落地,各方紧密协同、高效联动,在全省各市州、县区形成了统战对接、教育主管、社会参与、公益跟进的乡村儿童操场建设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在贵州已累计捐建613座操场,8.4万名乡村儿童直接受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公益计划用数字技术链接爱心商家、消费者与乡村儿童,形成低门槛、长期持续参与捐赠的良性公益生态系统,今年已实现“一天捐一座”,在全国快速规模化落地,且公开透明可追溯。也只有通过这种久久为功的信任建设,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连接远隔万水千山的城市与乡村,才能帮助更多乡村儿童快乐奔跑、健康成长。

  “我们幼儿园有108个小孩,很多孩子的爸爸都在踢‘村超’。这里的小孩从小就喜欢玩足球,现在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希望随着条件变好,小孩子可以尽情释放他们的运动天性。”对未来,吴正凯充满期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吴正凯们对孩子们“尽情释放运动天性”的期待,源于体育运动条件的显著改善。这表明,在政府和公益力量协力之下,贵州的乡村体育基础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为民间体育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而这种“打地基”的努力,既为连续举办20多年、越办越好的“村超”培植了厚实的基础,也为纯粹的体育之爱在一代代人之间的传承,带来了信心和动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