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3日电 题:贵州麻江县坝芒乡:和谐共生生态好

  作者 李田清 杨光能 顾慧明 姚宁

  “坝芒是个好地方,碧水蓝天绿旺旺,纯朴自然原生态,幸福祥和写脸上……”走进贵州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正好是雨后的一个冬日,雨雾弥漫、恍如仙境,水墨山水中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

  远远望去,苍翠的群山云蒸霞蔚,千年古枫若隐若现,劳作完的村民荷锄而归,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近几年来,坝芒乡党委、政府接续奋斗,通过深入持久推进生态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气质”更美了、“颜值”更高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舒适度、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行走在坝芒大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景象如画卷徐徐铺展。

  在这些美景的背后,坝芒之美,是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是人与自然的相依相伴。

  碧水蓝天坝芒因山水而闻名

  “坝芒东线有最美响水、乐坪油菜花海……西线有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牛皮坳风力发电场、泥河千亩草场……”坝芒乡党政办主任杨旺益介绍起坝芒的生态之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走进坝芒乡,天空格外的蓝,空气格外的清,阳光格外明媚。连绵不断的巍巍群山,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一排排秀美的庭院绿树掩映、整洁干净,一条条硬化的小路错落有致、横卧田间……

  “坝芒位于麻江县西部,是黔东南西大门,距县城31公里,西接贵定县,南与都匀市相连,北与福泉市相交,309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境内自然资源多姿多彩……”杨旺益说。

  来到位于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山脚的坝河村瓮河组。村中有一座美丽的古石拱桥,桥边有一棵直径约一米的大树,桥侧有一口古井,桥的对面是大片的农田,云雾笼罩着群山,时浓时淡,显得幽深静谧。

  “我们这个地方虽不大,但山水却别有风味。”村民唐凤春说:“村里气候四季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处处风景如画、阵阵新风荡漾的瓮河,只是坝芒“一村一景观”的一个代表。

  坝芒乡境内美景众多,有云雾缭绕酷似骆驼双峰的“仙人桥”,有物种多样的老蛇冲自然保护区,有满目葱茏的泥河千亩草场,有造型奇美的岩洞,有水头村的银杏园,有乐坪村的戴氏祠堂等独特的人文景观……

  虽已是初冬,但坝芒乡依然是绿意盎然,鱼在水中游、鸭在河边嬉、白鹭在田间觅食,良好的生态令人向往。

  “水越来越清了,树越来越绿了,天越来越蓝了!”走在坝芒的村村寨寨,赞美声不绝于耳。

  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坝芒乡良好的生态,与乡党委、政府接续奋斗,从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坝长制”入手,深入持久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密不可分。

  “青草绿树鸟鸣、小桥流水人家。”走进水城村中坝组,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许多年前,水城村中坝组留给村民的记忆却并不美好。为了图方便,个别村民把垃圾和污水任意丢弃、排放到村头、路边和河渠里。

  放眼坝芒,水城村中坝组的故事,只是全乡各个村寨美丽蜕变的一个缩影。

  在乡里工作了近10年的副乡长陈勇,谈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他用了一个词——“翻天覆地”。

  “要想让农村环境有质的飞跃,关键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人是第一关键要素。”在陈勇看来,生态宜居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关键小事”组成的。他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后续的长效维护”。

  近几年来,坝芒乡坚持把“林长制”落到实处,不懈植树造林、见缝插绿,养成人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五年来,全乡完成造林面积1592.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2%。

  在坝河村瓮河组,有一棵古皂角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今年89岁的老人谢图安见到我们到来,上前和我们说起了瓮河与古树的故事——

  “保护树木是我们瓮河不成文的规矩,代代相传。像这棵皂角树一样年代久远的树,我们村上还有20多棵。”

  坝乐河,是重安江的重要源头之一。为筑牢坝乐河流域生态屏障,坝芒近年来严格落实乡、村“河长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排查整治,从而换来了河净、水清、岸绿的美景。”陈勇说。

  而农业污染治理上,坝芒乡则探索推行“坝长制”。

  他们积极引导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经济价值高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通过土壤培肥、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山水闻名的坝芒,从营造山青、水碧、天蓝、地净入手,推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坝芒的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近年来,该乡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州“文明乡镇”、“卫生乡镇”。

  守好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

  “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源地发展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引不批不建。”这是坝芒乡引进项目的一条“铁律”。

  严守红线,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形成“带电的高压线”。

  2018年初,一位客商带着几亿元的投资项目来到坝芒,并承诺项目投产一年就能实现税收。

  “说不动心是假的。”坝芒乡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曾友智说,但在审批项目时,从企业递交的材料中发现,该项目的工艺流程对大气和水都有污染,按照坝芒“绿色发展”的定位,该项目最终没有通过立项。

  这是坝芒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也彰显了他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决心。

  “舍弃这个项目,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寻求一条适合坝芒生态实际的发展之路。”曾友智说。

  眼下正是油菜种植的季节,乐坪村的千亩大坝里,村民们趁着天气晴好,正在加紧种植。

  村民们忙种植,乐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先良则忙着规划千亩大坝田园小道,为来年的油菜花节做准备。

  “今年全村种植规模达2000亩以上,目前已经完成了90%移栽。”徐先良介绍说,“我们在水稻和油菜两大传统产业种植上下功夫,采取春夏种植优质稻米、秋冬种植油菜的模式,同时从品种和技术上进行改良,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而如今赏花经济的火热也激发了乐坪村的发展思路,他们要以这项传统产业为基础,结合旅游业,做到农旅融合发展,用小小的油菜花带动全村的大发展。

  而远在坝芒西线的泥河千亩草场上,更是一片葱绿,一群群牛羊在静静地咀嚼着嫩嫩的青草,马儿在远处欢快地嘶鸣。

  “我们祖辈都有放牧的传统,退耕还草后,放养的规模也扩大了。”见我们到来,水城村牛皮组村民庭华宗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来,“今年,我放养的羊50只、牛20头、马20匹,整个牛皮组18户人家放养的牛、羊规模应该在2000头以上。”

  当被问及牛羊长期放养,草够吃吗?庭华宗指向草地里的牛粪、羊粪,乐呵呵地说:“看,牛、羊吃草,它们的粪便又是草的绝佳肥料,这样草会长得又绿又茂盛。”

  海拔1800多米的泥河草场,当地村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旅游火了生态红利竞相释放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坝芒的比较优势,我们立足山水资源禀赋,注重保护山水脉络,做足山地现代农业文章,全力打造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采访中,坝芒乡党委书记潘皇林边走边说道。

  近几年来,坝芒乡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让沉睡的这块“宝地”开始焕发生机,成了体验和游玩观光的好去处。

  泥河草场、牛皮坳风力发电站、高科技蔬菜示范园……这些都成了游人网红打卡点,来自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和美丽村落间。

  在黔东南州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坝芒乡“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区——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老蛇冲自然保护区——牛皮坳风力发电场——泥河草场——乐坪油菜花海”成了麻江县在西部推出的“亚高原野趣休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期间,游客络绎不绝,山水之间,人们感受了“山水入画来,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

  而在水城村,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房屋,精巧别致的庭院,风情异样的文化墙,一副秀美乡村景色映入眼帘。

  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彬说:“我们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这几年,水城村因势发展瓜果蔬菜产业,打造乡村休闲体验观光带,村民还建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从种植蔬菜到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水城村村民杨仁菊说,国庆黄金周,光是泥河组就卖出了50多头黑山羊。

  “山还是这片山,但现在打开山门,生态旅游火起来了,也带富了村民。”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每个村民都滔滔不绝。

  如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一片片五彩缤纷的花海……生态红利竞相释放,坝芒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民更富。(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