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1日电(邰春)时下,正是平菇长势良好的季节,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的秀珍菇产业基地里,村民抓紧时令采收平菇,一派繁忙景象。“最近天气好,出菇的速度快,而且菇的品质很好,客源也多,今天这车平菇是发到重庆的。”基地工作员张合辉一边忙着搬运平菇装车,一边介绍。

  在长滩的食用菌基地不仅有秀珍菇生产大棚、平菇生产大棚,还有现代工厂化的菌棒生产车间,形成流水线生产作业。基地是2018年建成,目前日产菌棒可达30000棒。同时,该基地有效地解决了6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6000元不等。

  近年来,台江县为进一步激发扩大企业生产管理效能,以老屯乡长滩村秀珍菇产业基地为试点,积极推行“支部+企业”的发展模式,以支部为“红绳”,捆紧与企业联结纽带,将党建工作跟企业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充分把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全方位释放“红色生产力”。

  企业党支部书记吴晓浪说:“企业建支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使流动党员有了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带头干事创业劲头。”

  同样,在方召镇巫梭村大棚内的香菇也迫不及待地争相冒头,采摘的村民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巫梭村党支部书记李光军说:“现在大棚第一批香菇已经开始采摘了,一天要雇40多人到棚内采摘,每天可采8000余斤,来采摘的村民一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

  方召镇巫梭村食用菌基地与老屯乡长滩村秀珍菇生产基地不同的不只是菇的品种,其发展模式也不同。

  台江县为了将食用菌产业做活做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方召镇巫梭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村级产业,巫梭村两委为了将“输血”变为“造血”,让村民不只是以务工增加收入,将食用菌棚包干到户,让能人、大户来带头种植,菌棒由村里的合作社生产,村民负责后期栽培管理,村两委负责监督,合作社再以一元一斤的管护费,统一收购,各司其职,鼓励村民多劳多得。

  同时,为了解决栽培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方召镇开展“专家引进”和“人才培养”双提升工作,近年来,方召镇引进长期在村服务的食用菌专家1名,培养食用菌种植能手15名,此举不仅提高了村民们栽培香菇的积极性,更为村民增添了一门技术,同时也使得该村香菇产量倍增。

  巫梭村食用菌种植大户邰玉成说:“以前不敢种,怕没有技术,管理不好会亏本。现在只要我们愿意做,村里的合作社就给我们提供菌棒,还有技术人员给我们指导,出菇了还统一收购,解决了我们之前的一切难题,而且现在我们还学到了一门技术,国家政策真是好。”

  近些年,台江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支柱产业,不仅有效整合资金使用及土地资源,又将食用菌做成该县又一大产业。目前,台江县已建成年生产30万棒以上规模的的生产基地19个、生产大棚32.35万㎡,主要品种有灰树花、秀珍菇、平菇、香菇和茶树菇等。(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