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5日电(文寿)4月24日,由北京展览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乡村有约”文化体验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活动期间,与会人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乡村茶话会、民族服务秀的形式,推介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分享、交流成功经验,共话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民宿,是我们白岩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乡村茶话会上,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主任唐文德向与会嘉宾介绍,白岩村是雷山县经典民宿村落,以梯田而得名,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近年来,通过“三星分享”村庄和百美村宿项目的带动,给白岩产业建设都带来穷则思变的大改变。。

  如今,村里配套有乡村民宿、卫生室、苗文博物馆、创客中心、芦笙场、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篮球场、旅游观光步道、凉亭、石板步道、污水处理覆盖全村、污水净化设施三套、垃圾分类箱、垃圾纳入县里集中清理。

  “围绕乡村民宿为核心,开发民宿+A的产品、种养殖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等,配套有芦笙协会、农耕文化体验、户外徒步、原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来附加收入,真正做到民宿引领,乡村振兴。”唐文德说道。

  与白岩村通过发展乡村民宿不同,雷山县南猛村则是通过传承和弘扬芦笙舞文化,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村的芦笙先辈就曾代表国家远赴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演出,把我们的芦笙舞在世界舞台上展演。”南猛村主任余洪先说。

  南猛村是苗疆圣地芦笙舞发源地之一,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芦笙舞艺术之乡”称号。村里的男女老少个个会吹会跳芦笙舞,南猛芦笙舞也因其粗犷、欢快的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余洪先介绍,如今,南猛村的芦笙文化已实现芦笙制作、芦笙吹奏、芦笙表演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以前村民自娱自乐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的华丽转身。

  独特的水族瓜年以及神秘的古老水书,达地乡乌达村的民族文化保护在雷山民族文化组成中独树一帜。“至今,乌达村依然沿袭有招龙祭祀、稻花烧鱼、南瓜祭祖等习俗。”乌达村支书陆城锋说。

  陆城锋介绍,为传承好以瓜节和招龙节为代表水族文化,乌达村除了成立芦笙队、长号队、山歌队等文化队伍,还建设了水书博物馆,在节假日积极组织文艺表演队伍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

  据了解,此次乡村有约文化体验活动雷山还选派了新桥村、也蒙村、乌东村、格头村、猫猫河村、龙塘村、麻料村共十个精品村参加,集中展示一批传统村落通过民族文化保护,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典型经验。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表示,雷山县文化保护工作起步早,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此次乡村有约活动除了雷山的十个村外,还有基诺山乡、十八洞村、朱苦拉村、龙山云顶村、韩村河村等五个乡村参加了推介体验。(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