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电光村,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亮岩小学校园内。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当天,该校全体师生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带着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的该校老师们,刚刚从广东珠海返回学校,他们还来不及拂去旅程的疲惫,就忙不迭地向全体师生分享参会的那些感动。

  能从大山深处走向国家级“舞台”,发端于这所小学的这项教学成果尽管只是二等奖,但体现的却是一群乡村教师多年来的在教学路上的坚守、求索。

  破题:从“臭味相投”的游说开始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校距甚远,八成学校学生只有100多名,教师一般8至13人左右,这是位于水城区东南部的阿戛镇教育现状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很多学校一个老师就包了一个年级,成了‘全科’教师,他们根本没有交流的对象,更没有交流的平台,可以想像这如何能搞好教学研究?”面对近年来林林总总的教研活动,阿戛镇的教研何去何从,如何打破这一壁垒,早在2014年,亮岩小学的老师彭召云,就开始了他的构想。

  “好在,能找到‘臭味相投’的同事与同行!经大伙合计,我们提出了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的联组教研。”彭召云说。

  在彭召云的撮合下,2016年3月,由3名初中、3名小学共6名教师自发组成的数学教研组,在阿戛镇成立。至此,6人教研组成员自掏腰包,骑着摩托车在镇内各学校之间游说,开始了他们的教研创新之旅。

  凡事开头难。游说的艰辛除了路途的劳顿,还需要说服校长与老师,让更多的人加入团队。“吃闭门羹也是常有的事,一些校长甚至认为,连正常上课的人手都不够,哪还有闲功夫派老师去参加活动。”

  但面对困难,彭召云等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跑遍了全镇所有学校,有的学校甚至“巡回”跑了多次,不断用行动去感化更多的人。终于,到了2016年10月,教研组增加到10多人,2017年增至20多人,队伍慢慢壮大。

  择人而事。“有了人手,事情也就好办了!”2017年后,教研组也在跨学科“混合教研”的基础上,组建了语文、英语等六大学科的“专业教研”队,每个组也都有了“领头羊”。

  至2018年,这项常态化的联组教研活动,初步形成了基于“问题驱动—顶层设计—教研交流”的山区乡镇联组教研模式。

  而随着影响力的不断传播,这一教研模式也引起的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时至如今,该镇以中心校为平台的联组教研队伍,已发展到了100多人,占全镇教师数的三分之二。

  成效:绘出一幅完整的教研图谱

  经过8年的实践摸索,阿戛镇的联组教研模式,如今已绘就了一张完善的教研图谱。

  他们通过把乡镇内独立的、分散的学校及其学科教师聚合起来,在共同愿景、共同目标的导引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1+1>2”的教学共同体。

  联组教研组织由四个层级组成,包括联组中心、联组教研中心、学科联组,校际共建。各层级各司其职而又联动发展,形成了学校立体化、学科全覆盖的教研组织网络。

  “什么时候研究什么课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会提前统筹,按计划实施。”彭召云说,如今,教师参加每两周一次(一整天)、在不同学校间轮流举行的联组活动,也会在开学前就把计划表发放到各学校,让学校在相应的日期不给教师排课,以便教师有时间、能静下心参与这项活动。

  “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成长了,学生也就跟着成长。相应,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提升。”这是阿戛联组教研活动给师生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有一名工龄20多年的老教师和两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曾是‘躺平者’。但自从加入教研队伍之后,精气神有了很大的转变,短时间还拿到了县级、市级的教学成果奖。”

  统计显示,2016年至2022年,该教研组共立省、市、区级课题研究项目143项。其中2018年至2019年属于“高产”,两年共立80多项,成果喜人。

  拿奖:他在台上为山区教育发声

  彭召云等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教研模式,会拿到大奖。

  2022年3月,在彭召云的主持下,该教研团队将其教研模式撰写成题为《为了教好每一堂课:山区乡镇联组教研的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的报告,参评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就获得了特等奖。

  同年,贵州省将这一成果推荐参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今年7月,评选结果出炉,这一成果斩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消息传来,不光是彭召云老师所在的亮岩小学的师生为之感动,在水城区甚至六盘水教育界,也传为佳话。毕竟,这是六盘水、也是贵州省乡村学校教研成果首次获此殊荣。

  11月18日至21日,以“汇聚·共享·创新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彭召云主持的该项目成果获邀参与展览推介。

  此次成果总计展出2400多项。在教博会1号馆H1-10工作坊1号展台上,水城区项目组以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方式,展示了联组教研的独特魅力。

  期间,在开幕式上,仅10名教师上台作经验交流发言,彭召云便是其中之一。他面对全国教育精英所作的联组教研模式的阐述,获得了与会嘉宾一致好评。

  而大会闭幕式上5名代表上台发言推介,彭召云也是5人中唯一的教师代表。

  “踏上全国性的舞台,我为山区教育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回忆起参会的荣耀以及在台下交流时被众多专家竖大拇指称赞的场景,彭召云表示,这是荣誉更是沉甸甸责任。

  期望:让这束光照亮山村的孩子

  一次大奖的斩获以及一次大会上的推介,让阿戛镇联组教研的模式与效应,被教育界更多的人所知道,也越来越多地被借鉴。

  这缘于,阿戛镇教育及教研活动面临的问题,并非个案。

  数据显示,中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4.7%。在山区教育中,乡村学校均不同程度面临以下问题:学校普遍办学规模小、教师分散,集群效应彰显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师专业发展渠道过窄、机制不活,传统教研收效甚微。

  专家认为,这一“痛点”成了山区教育的“共性”。而阿戛镇作为山区的典型代表,其联组教研的模式,也为有“共性”的区域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具有较强的复制、推广作用。这也是获奖的根本所在。

  该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可谓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校本教研模式,加强了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联系,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带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了农村学校教研活动提质增效。

  当前,阿戛镇联组教研的模式,其品牌正逐渐形成,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在水城区乡镇中已全面推广,其成果在市内外分享了百余次,沿河、凯里、荔波等市、县教育部门,为老师们进行了这一模式的推广;江苏一地还组团到阿戛观摩学习,北师大的数名专家,也专程前来了解这一模式。

  在彭召云和该教研团队看来,这个项目的施行,“在山上点亮了一束光,照亮了山村小学的孩子,也照亮了山村的家庭。”未来,联组教研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为山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