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29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29日从贵州省民政厅获悉,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六盘水市采取“软硬兼施、多模共建”的方式,着眼于养老服务政策规划设计、不断夯实养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同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与全市社会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努力把气候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将“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度假式养老”融入养老机制、构建康养胜地,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向纵深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工作路子。2018年,六盘水市获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2022年六盘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模式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资料图:六盘水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公寓老人做手工。

资料图:六盘水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公寓老人做手工。

  绘制“规划图”,走好养老服务“发展路”

  六盘水市不断强化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制定,夯实养老服务发展路基。

  配套政策抓规划。近年来,六盘水市先后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六盘水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方向、目标、思路和措施。

  布局空间抓规划。六盘水市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科学谋划了79个养老项目,积极解决我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通过提质改造的方式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1个,现阶段已经建成5个,2022年拟建成8个。配置完善新建居住区、已建居住区、老旧小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已建成的东风西路小区等5个社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功能,提升城市养老服务品质。

  创新思路抓规划。六盘水市与时俱进提出在城市打造两个“15分钟”(步行15分钟和乘车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以人口覆盖率为基准,在城市打造社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普通型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两个“15分钟”(步行15分钟和乘车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合理布局一小时养老服务圈,科学设定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强化农村幸福院的功能发挥,积极发挥农村“两院”的辐射带动作用。

  绘制“建设图”,走好养老服务“民生路”

  六盘水市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第三批改革试点资金、福彩公益金等资金,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培育一批),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近年来,六盘水市全市共投入资金1.5亿,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91家,日间照料中心104家,农村幸福院371家,社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家,建成六盘水市老年养护楼、六枝特区老年养护楼、钟山区水月园区老年人养护中心3所护理型城市老年养老楼。2021年,六盘水市共投入4662.8万元,建设了1160张护理型床位。2022年,六盘水市计划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提质、改造17个养老项目,建设护理床位630张。

  通过大力实施新建、改造、提升等一系列夯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六盘水市构建了城市“县区综合性护理型养老机构——街道嵌入式护理型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县级区域性养老机构——乡镇区域域性中心敬老院——村级农村幸福院”的一体化城乡养老设施网络新格局,逐步形成“机构居家化”和“居家机构化”的服务模式,为建设“家门口的养老院、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奠定了坚实基础,康养胜地的条件逐步形成。

  绘制“产业图”,走好养老服务“创业路”

  为解决日养老机构及照中心与老年人之间的服务堵点,六盘水不断探索城乡养老机构运营方式,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模共建的方式,让养老服务机构和日照中心的运营百花齐放、百花争艳。城市日照中心主要采取在全省乃至全国既有开创性的几种模式:一是物业公司参与运营养老服务模式。如:全省首家由物业公司运营管理的水木清华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充分调动物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通过积极协商,该物业公司将其面积约6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让出,并投入30余万元,政府先后补助100余万元,改造、提升成了水木清华小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该日照中心最多时平均每天要接待老年人100余人次。二是社会组织参与运营养老服务模式。如:全省唯一一家由公益性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的欣桂园小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谈判、协商,签订协议,明确了小区业委会、社会组织、民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民政部门投入资金200万元,将其改造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在该中心成立社工站,由市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六盘水义工联运营管理,成为全省目前唯一一家由公益性社会组织运营的养老服务设施,实现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联动”。三是社区实体公司运营模式。如:全省首家由社区实体公司运营管理的凤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六盘水市民政局的引导和帮助下,该社区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了瑞鑫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投入47万元,将其提级改造为嵌入式小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公司专门招募人员负责日照中心的管理,并开展多种服务来支持日照中心的运营。四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逐步激活。目前,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养老机构共17家。

  绘制“需求图”,走好养老服务“幸福路”

  坚持以民众需求为“指挥棒”,六盘水市着力改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供需结构,提高养老服务精准度。

  聚焦个性需求,六盘水市启动老年人能力需求评估,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2022年,六盘水市将开展老人信息初筛和能力需求评估,初筛6.7万人,预计资金投入201万;能力需求评估1.07万人,预计资金投入690万元。

  聚焦共性需求,六盘水市把脉对养老服务症结,对症下药,2022年7月底,制定出台《六盘水市养老服务基本清单》。明确了服务对象类别、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标准、责任主体等内容。服务内容包括特困供养、居家社区养老、普惠型养老及优待、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政策优惠及扶持等内容。

  聚焦半径需求,六盘水市绘制“养老服务地图”,精准开展养老服务。市中心城区5个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半径服务。如钟山区明景小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半径覆盖西宁社区、德宏、德西、双戛、白鹤等5个社区,解决了三线建设等老人们的居家养老问题。如:水城区黄家桥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半径覆盖黄家桥社区、广场社区、双水社区等整个水城城区。同时,各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家庭床位,开展延伸服务,实现机构床位和家庭床位的有效整合。

  绘制“版块图”,走好养老服务“振兴路”

  六盘水市从“凉”字做文章,跳出“凉”思考“凉”产业,深入挖掘“中国凉都”品牌的养生内涵,围绕六盘水的优势抓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健康旅游、健康医药、健康养老、健康医疗等产业,打造中国夏季康养最佳目的地。

  “‘候鸟式’养老+农旅”模式。六盘水市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本任务,全力发展农业观光生态养生苑、休闲农业园、家庭农场等农业健康养老养生产品。盘州哒啦仙谷、钟山区大河堡、水城县野玉海等农业观光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显现。2022年以来,据公安部门提供数据,1至7月在六盘水过夜旅客达264.02万人次,其中老年人占相当一部分比例。

  “‘护理式’养老+医养”模式。六盘水市利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老人开展医疗服务。目前,六盘水市省级医养结合单位2家,有2个社会福利机构和10家敬老院设立医务室,全市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均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2022年以来,入住养老机构1个月以上的外地老年人达1500余人次,享受我市护理型养老服务。

  “‘度假式’养老+文旅”模式。六盘水市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民俗文化、三线文化,水城县野玉海彝族火把节、盘州市淤泥河彝族火把节、盘州市普田回族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六枝特区的桃花节影响力逐步提升。2022年以来,在六盘水市养老机构、民宿、旅馆等机构开展候鸟式避暑养老达2.6万人次,电话咨询入住我市养老机构人数达8000余人次。(完)

【编辑:刘美伶 】关闭本页
【编辑:刘美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