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陀表演。水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者 李鸿

  “体、旅融合发展,讲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旅游以及健康运动,是一个事关发展的有机整体。”

  “推进体、旅融合发展,重在从资源禀赋实际入手,水城在年初区一届二次党代会上就提出了集“养业宝地、养生胜地、养民乐地、养才高地、养心净地”为一体的“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建设,让“养”的体验回归到自然,才将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发挥到‘极致’。”

  ……

  水城对打造体育旅游已勾勒出了“康养水城”未来的美好蓝图。

  鞭陀比赛现场。水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随着体育健身运动的全民化、常态化、休闲化,加快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当下,在消费升级、政策红利等推动下,“体育+旅游”发展的春天已悄然到来。做好体、旅产业及项目的顶层设计,尽可能地丰富体、旅业态,为奋力谱写好‘康养水城’精彩篇章不断注入新活力。

  在“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冬季旅游品牌的带动下,水城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山地户外资源优势以及气候条件等,共实施乡镇级农体工程30个,村级农体工程187个,健身路径230余套,实现了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4平方米。2015年来,水城区共举办省级以上赛事13场,积极推进冰雪进校园、进家庭,年均开展免费滑雪人次达5000人以上。

  摩托车比赛现场。水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体育事业的发展,囊括着“需求、供给、支撑”等多重元素,要找准户外运动、特色运动、产业融合的“契合点”,才能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中,有力有序推进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朝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才能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健身休闲运动大幅度,加大改革,扩大内需,激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带动力。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体、旅融合是大趋势,在体、旅融合发展中,水城区已连下了关键之“棋”:

  兵贵神速抢先局。围绕“定稿‘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公共体育设施配套等内容做深、做细体旅文章。

  近年来水城籍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冠、亚、季军各1次,前八名5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冠军35次、亚军48次、季军28次,市级比赛中获奖冠军98次,亚军85次,季军113次。

  摩托车比赛现场。水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走斜日炮翻山。精心谋划,精锐出战,围绕特色地域、气候、产业开展各类体育赛事,累计吸引各类参赛选手1.5万余人,累计拉动旅游人次20余万;相继开发野玉海生态体育公园、玉舍滑雪场、野鸡坪汽车短道赛道、半方塘水上拓展基地、猎奇实弹射击场等体育消费场所,拉动旅游人次100万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亿元;推广冰雪运动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了“冷冰雪·热经济”的产业效益,并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截至目前,野玉海、玉舍雪山相继入选“贵州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贵州冰雪之旅体育旅游黄金线路”。

  “定位”是奋进者“起而行之”的必答题;要在谋划、定位上下功夫,要在行动中闯出一条适合‘体、旅’融合发展的全新路子。”水城区体旅融合发展的“龙头”已经舞动。

  下一步水城区将立足于现有的野鸡坪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玉舍滑雪场以及半方塘水上拓展基地等体旅资源项目,坚持以“定位”为基、“发展”为要的工作思路,接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做好事关体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汽车拉力赛现场观众与冠军合影。水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将以‘完善设施配套’为突破口,夯实全区体育事业发展根基,加强社体培训、注重市场主体培育,充分挖掘体育设施开放潜能。”陈石说,要全面构筑集“吃、喝、玩、乐、游”以及“康养”“运动”等为一体的体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发展”唯“行者赢”,“发展”唯“行者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祖国的壮丽山河已然更加美丽,景随人愿已入画而来。

  水城区将以‘行将致远’‘时不待我’之信心、决心,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城’等资源,做好‘体旅’文章,力争将‘康养水城’打造成为市民及游客向往的、集‘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健康运动等体验为一体的避暑体旅胜地,让大家在这里找到一份‘康养在水城·运动在景区’的诗和远方。

  未来已来,致力于体旅融合发展,康养水城再行动。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