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赛艇、皮划艇(静水)项目8月6日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牂牁江完赛。为期5天运动员们在牂牁江上挥桨破浪,奋勇向前。

  开赛前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选手们感受时,赛艇参赛选手谢英杰说,“这里江水平静清澈,风景优美,我们心情很愉快,成绩会提高很多”;皮划艇参赛选手李香秋说,“这里山清水秀融为一体,我们为牂牁江优美风景点赞!”

  炎炎夏日,树绿照江畔,湖清映蓝天。凭借省运会,众多选手和游客在牂牁江景区内感受“清凉六盘水,火热十一运”的同时,完美体验了《诸病源候论》中“运动骨血则气强”、《道德经》中“静为躁君”的“动则养身,静则养心”养生理念。

风景秀美的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  六盘水林业局供图

风景秀美的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 六盘水林业局供图

  1995年建立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成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42万公顷。2018年11月获批《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其中牂牁江景区87.48平方公里,占总体规划面积61.61%;该区域也是六盘水牂牁江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总面积3514.76公顷,湿地面积1676.45公顷,湿地率47.70%。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域重要,生物多样性富集,自然景观独特,是观光旅游、山地户外运动和森林康养的好地方。这只是六盘水市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六盘水市结合政策和资源禀赋优势,建立自然保护地5类18个10.7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75 %,六盘水市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达81%。不仅保护了全市90%的陆地生态系统、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还显著减少草地退化、助力碳源向碳汇转变。各类自然保护地在筑牢生态屏障及提升固碳增汇的同时,更是发展森林康养的主阵地和“网红点”。

  森林康养作为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高度契合健康中国战略内涵。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全市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六盘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并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六盘水市“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六盘水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助力构建 “一张生态绿廊网”和“三大生态绿城圈”总体布局,不断增强“中国凉都·康养胜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六盘水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努力提升森林质量,加快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市现有森林面积92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今年,紧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助力“健康养生地•山水贵凉都”生态名片建设,奋力谱写六盘水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同时,全市积极探索实施“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新机制,创新“专业化行政执法+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模式,科学编制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全力推动依法治林管林落地见效。持续开展“六个严禁”“绿盾行动”等专项执法,对排查发现的涉林案件做到线索核实率、行政案件查结率、刑事案件移送率和往年涉林案件行政处罚执行率均达标100%。此外,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结合线上线下推进法治宣传,治林能力和法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和资源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六盘水市的生态美了、百姓富了。

  今年“五一”假期,六枝龙井生态温泉旅游度假区成为短途游客养生打卡首选地。游客杨济硕说,“这是我们第三次来这里了,这里空气十分新鲜水质很不错”。据悉,龙井温泉自2017年10月营业以来,每年旅游接待人次呈15%以上的增长率,2021年实现总收入2280万元,同比增长50%。眼下各地高温持续,六盘水“凉”资源更是助推“热”旅游。近日,到六盘水野玉海景区体验生态康养之旅的湖南游客唐燕清称赞,“水城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很高,环境很干净,是旅游避暑最佳目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也让当地餐饮民宿等商家尝到了“甜头”,据景区小吃商户负责人范小粉说,“最近景区人流量很多,生意好的商铺每天能赚五六百块钱”。与此同时,位于水城区米箩镇半方塘和以朵街道滴水岩瀑布等水上乐园内更是游客云集。据悉,从5月底半方塘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周末甚至超过2000人次。

  为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2021年六盘水市多举措激活森林康养产业集群效应。一是“森林康养+旅游”,年底共建6家森林康养基地,接待游客233.4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47亿元。二是“森林康养+医疗”,建成中医馆1个、彝医馆1个、健康管理中心2个,配套便携式体检、睡眠监测等设备2套。三是“森林康养+食材”,依托“凉都三宝”及林下食用菌等产业,开发森林康养食材产品,各类森林康养基地种植红心猕猴桃、刺梨等精品水果1.2万余亩、培育林下食用菌500亩、发展林下养殖乌鸡1000羽、种植白芨7000亩。

  今年继续聚焦推动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以民生为本释放更多康养红利。当下,全市建成生态康养林32.18万亩,康养步道79.30千米;深度融合娘娘山旅游景区、野玉海度假区等景区,建成酒店11家,民宿71家,接待床位2000余张,餐厅6个以上,停车场41个,生态旅游公厕48余座等,建成森林科普宣教中心、观景平台、等服务设施为高质量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奠定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森林康养基地接待人数36.62万人次,累计收入806.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94个。

  下一步,统筹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等全力推进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让森林康养架起“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坚实桥梁。据了解,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050万立方米以上;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45%(双因子)以上;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12.26万亩和4.27万亩以上;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张海平)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