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3日电(何勇 谢俊 罗琴 李恒 令狐荣骏)“十三五”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70余万六枝人民群众的生活里添了一抹“幸福”的底色。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成就辉煌。

  收官“十三五”,六枝人民倍感自豪。

  五年来,六枝特区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深入实施精准脱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民生优先、依法治区、文化活区“八大战略”,一以贯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圆满完成特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尽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六枝特区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成绩可圈可点。

  “这几年,六枝特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城市品位逐渐提升,交通越来越便利。六枝的变化一天一个样,让我们这些在六枝扎根几十年的老六枝人倍感欣慰,也真心希望六枝的发展越来越好。”说起这几年来六枝的发展变化,老六枝市民赞不绝口。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春夏之交,红樱桃让人垂涎欲滴;艳阳秋日,猕猴桃挂满枝头,……脱贫攻坚中,六枝特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为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6年以来,六枝特区累计发展特色优势产业131.8万亩,建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基地52个、规模养殖场151个。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9个、万亩产业基地8个、规模养殖场41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认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33个。打造了“凉都红樱桃”“凉都藏香猪”“弥你红猕猴桃”“月亮河有机红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六枝特区始终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发展让人人有事做,户户有收入;把综合兜底保障作为不愁吃、不愁穿的重要防线,将符合条件的18062户34851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教育保障全兑现,不让一名贫困学子输在起跑线上,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动态清零。医疗保障全落实,全面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贫困人口实现参合参保和“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住房保障全达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全面提升,住得更安全、更舒适;饮水安全全覆盖。

  六枝特区以金融扶贫、法治扶贫、社会扶贫、志智双扶为助力,通过发展产业、完善水、电、路、讯等各项基础设施、活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中国科大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过上渴望过上的小康生活。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站在六郎路俯瞰六枝城区,蓝莹莹的天宇下,鳞次栉比的栋栋豪华气派形态各异的高楼拔地而起,让人目不暇接。各个山体公园的步道依稀可见,小巧玲珑的九龙山、银壶山、安平山、中学山宛若点缀在盆景里的奇山异石,把六枝小城装扮得清新秀美。

  安六高铁线路上往来的动车,带来了客源、带来了投资、带来了发展、带来了便捷,远方不再遥远,天堑变了通途,天涯成为咫尺。

  六镇高速公路车流如织,东收费站吞吐着穿棱的车辆,驾上一辆私家车,随心所欲地畅游全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五年来,六枝特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网网俱全,六枝河经过综合整治,水体清亮了,一河清流让城市充满灵气和清新,沿河修建了人行步道,亭台等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乡村一改往日交通闭塞、人挑马驮的面貌。如今公路四通八达,产业路串户路像蜘蛛网覆盖村里,出行或者下地干活,抬脚上车,下车到地。

  安六高铁建成通车,全面步入高铁时代。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乡镇二级公路通畅率达66.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56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畅率达100%,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前完成,中心城区天然气实现全覆盖,4G网络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覆盖。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8.65%。

  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在六枝特区木岗经济开发区贵州太平洋纺织项目生产车间里,混棉、梳棉、条卷、细纱、并纱、倍捻……一条条纺织设备生产线前,上百名工人分工协作,一件件纺织成品在她们熟练的操作下制作完成。

  在六枝,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66万千瓦福能(贵州)发电项目建成投产,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深入推进,纺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工业发展基础日益改善。

  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六枝特区把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实施旅游富民脱贫工程。培育出“落别乡牛角村、龙井温泉、廻龙溪温泉、318浪哨缘房车营地、布依人家驿站、三街十二坊”等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衍生出一批旅游致富带头人,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发好旅游财。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高分通过省级验收。

  服务民生,开启高效便捷数字新生活。

  点开手机上的”健康六枝“app,就能看到在社区医院的身体检查结果;手机在线预约,到现场几分钟就能完成疫苗接种;专家远程会诊,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让六枝市民的就医体验越来越好。

  目前,六枝特区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数据服务、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美的底色。“十三五”期间,六枝特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蜿蜒的六枝河,穿过六枝城区,见证着这里沧海桑田的变化,却因城市的发展导致水质严重污染,就在几年前,这条河仍像一道丑陋的伤疤,警示着人们。

  2018年8月8日,六枝河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六枝人誓要将母亲河恢复到原先水清岸绿的模样。

  新建河道挡墙、河道清淤、截污纳管、景观绿化、水质生态治理……在六枝河整治过程中,六枝特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强力推动六枝河污染整治,提升六枝河水质、打造沿岸景观。同时,为了实现综合治理目标的可持续性,全区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针对沿线污染源的专项治理、垃圾回收处理体系日益完善,群众生态意识逐步提高,许多群众自发加入到河道保护治理的志愿活动当中。

  水越来越清,山也越来越绿。

  上世纪60年代,刚刚成立的六枝特区被划定为煤炭资源基地。多年开山挖煤,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至21.8%。“十三五”期间,六枝特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快实施国土绿化步伐,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改善森林资源,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六枝特区成功申报贵州省省级森林城市;郎岱镇、岩脚镇、落别乡成功申报省级森林乡镇;8个村成功申报省级森林村寨;107户农户成功申报省级森林人家;5个村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乡村。

  绿色发展不只让大山披上了新衣,还为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绿色生态农业铺就满山绿装,替代了曾经的低效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让六枝成为知名的“打卡地”和“目的地”,群众收到了大自然反馈的生态红利。

  “十三五”期间,六枝特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六大综合治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1%;压紧压实河长制,强力推进六枝河综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42%,省控以上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工程,逐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乡镇、行政村生活垃圾清运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全面推进矿山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5%;污染防治“五场战役”连战连捷,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达58%。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锐意推进改革,就定能为实现“十四五”崭新开局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