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哒、咯咯哒……”深秋时节,大山里的致富“交响曲”此起彼伏,记者驱车驶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陡箐镇梅子关村,探寻这美妙的旋律来源。

  走进由贵州山水黔农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生产的桃花鸡养殖场,整个鸡舍采取半密闭饲养方式,一排排鸡笼整齐有序,喂料、光照、通风、温度、饮水均可实现自动化管控。

  “想养好蛋鸡,温度和通风条件尤为重要,一定要让蛋鸡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鸡场负责人冉靖告诉记者,在梅子关发展蛋鸡养殖项目,他们有三大优势:技术、管理、市场。

  从喂料系统,到采蛋系统,再到消毒系统,都是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

  在蛋鸡养殖场内,42名工人分工合作,就能运转这个体量庞大的蛋鸡场。

  目前,通过山水黔农养殖公司市场资源优势,以订单销售和分销等形式实现产销对接,存栏达40万羽,日平均产蛋12.58万枚,今年上半年产蛋约2263.92万枚,产值约1780.21万元,实现产销两旺和零库存。

  既然有如此多优势,那为何偏偏选在这深山里建场投产?

  “当然,之所以选择在陡箐发展蛋鸡养殖项目,天时、地利、人和也缺一不可。”面对记者的疑问,冉靖露出自信笑容。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陡箐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离农户聚集区比较远,且空间较大的平整场地,蛋鸡养殖对环境要求很高,区域相对封闭,可以避免蛋鸡感染疾病;”

  “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乡镇干部全力配合,且村里农户对于养鸡并不陌生,建这个蛋鸡场项目,核心目的就是要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冉靖看来,公司和陡箐的双向选择,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而对于当地群众来说,他们熟悉的“来钱快”的短效鸡产业,也将实现利益最大化,生出“致富蛋”、啄开“致富门”。

  “这台行走式喂料机,一人就能操作,喂料均匀、不撒料,更加省时省力,有效解决养鸡场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成本。”如今,对于蛋鸡场的工作,梅子关马场组村民李树兵是再熟悉不过。

  在智能化的主导下,工作程序并不复杂,靠着在蛋鸡场上班,李树兵不仅顺利实现脱贫,还成了致富能手。“我从一名普通工人现在做到了技术工,工资也从最开始的每月4000元,到现在最高每月能拿到7000元,生活是越来越有奔头。”

  借“鸡”生“蛋”,一石激起千层浪。自2017年以来,蛋鸡场为梅子关村小马场解决固定工作岗位40余人,临时用工10000余人次,为当地人员创收718.25万元,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500余万元,带动水城区桃花鸡产业发展养殖小区6个,存栏蛋鸡130万羽,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带动脱贫人口800余人。

  “选准产业、做实产业,就不愁富不了。”如今,陡箐镇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水城区陡箐镇党委书记徐玉军表示,接下来要继续坚持求真务实,加强执行力和落实力,持之以恒发力,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团结带领陡箐群众勤劳致富、开拓创新,奋力开创陡箐镇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鹏 刘定珲 苏芳 吴金海)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